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有趣的是,我们常常听说,有钱人肠胃不好。
至此,让我们提醒自己思考一下身心之间的关系吧。
某一特定的缺陷不见得总是导致相同的后果,生理缺陷与糟糕的生活习惯之间也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生理缺陷可以通过合理的营养和妥善的治疗来弥补。
所以,导致不良后果的往往不是生理缺陷本身,而是患者对待缺陷的态度。
因此,在个体心理学家的眼里,不存在纯粹的生理缺陷或绝对的因果关系,有的只是患者对于生理问题所持的错误态度。
这也正是个体心理学家总是鼓励个体在原型形成期与自卑感抗争的原因。
有时,我们看到一个人焦躁不安,那是因为他巴不得困难在眼前即刻消失。
如果一个人总是心神不宁、脾气暴躁或情绪失常,那么,完全可以断定,此人有着很强的自卑感。
任何人,只要相信自己能战胜困难,都不会焦躁,况且,急躁本身并不能解决问题。
傲慢、急躁、争强好胜,这些也都是孩子自卑的体现。
对此,教育者要做到及时帮他们发现困难,找到原因,对症下药。
与此同时,绝不能对原型生活风格中存在的错误任意批评或随意惩罚。
儿童的原型特征可以通过很多途径加以辨别,如特殊的爱好、逞强好胜、不甘平庸,等等。
有这样一类人,他们对自己的言谈举止很不自信,因此总想离群索居。
他们不敢面对新的环境,总想待在自己熟悉的小圈子里,无论在学校、家庭生活、社会中还是个人婚姻方面,都是如此。
他们总想在自己狭小的领域内闯出一片天地,进而实现自己的优越目标。
这一点在很多人身上都暴露无遗。
然而,这些人都忽视了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任何人,要想成功,都必须准备面对一切,都必须能够应对各种局面。
如果有意回避某些环境或某些人员,无异于自己给自己打分,自己给自己颁奖,这是远远不够的。
一个人要想成功,必须要有公共意识,必须不断接触社会,不断接触新生事物。
一位哲学家要想完成自己的著作,就不能频频现身饭局。
他需要长时间地独处,找到正确的方法,整理自己的思想。
但是,此后必须频频接触社会,才能继续成长,因为接触社会非常重要。
所以遇到这类人时,千万不能忘了他们的这两种需求。
同时也要记得,他们的一言一行并非都是有益的。
因此必须仔细辨别,哪些是有益行为,哪些是无用行为。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这样一个关键的事实,那就是,人们总是在寻找能够突出自己或彰显自己的环境。
所以,自卑感很严重的孩子总是躲着能力很强的孩子。
他们愿意跟不如自己的孩子在一起玩耍,这样就可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了。
这是自卑感的一种变态反应,也是一种病状。
要知道,自卑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卑的严重程度及其表现形式。
这种变态的自卑感被称为“自卑情结”
。
但是对于渗透到整个人格中的自卑感来说,“情结”
二字并非一个准确的字眼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