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第八章医治受伤的童年
banner"
>
应该怎样教育孩子?这应该是当前社会最关注的问题了。
在这个问题上,个体心理学可以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目的都在于培养个体的个性、引导其健康发展。
正因如此,心理科学为良好的教育方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从广义上讲,我们不妨把所有教育都看成是专注生活艺术的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先从基础谈起。
教育最普遍的原则是必须与个体日后的生活目标相一致,这就意味着,教育必须与民族理想相一致。
如果儿童教育不能着眼于民族理想,那么,他们在长大以后可能会遇到种种困难,可能难以融入社会。
诚然,民族理想是会发生变化的。
这种变化可能来得很突然,比如,革命带来的急变;这种变化也可能来得很缓慢,即由量变到质变。
无论如何,这都意味着教育工作者必须胸怀远大的理想。
这是一种永恒的理想,能让个体及时进行自我调整,及时适应新的环境。
学校与社会理想之间的关系依赖于学校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政府凭借自身的实力使民族理想在学校教育中得以体现。
目前,政府还无法介入父母之中或者家庭之中,但是为了维护其自身利益,往往对学校教育实施监督。
从历史上看,不同时期的教育反映出不同时期的理想。
欧洲的学校起初是为贵族家庭设立的,它强调的是贵族精神,只有贵族子女才能在那里接受教育。
后来,教会接管了学校,贵族学校变成了宗教学校,所有教师均由牧师来担任。
再后来,全民对知识的需求不断增长,学校里出现了更多的科目,也需要更多的教师,而这一需求教会实难满足,于是,许许多多的非神职人员开始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
直到近代以前,教师大都是兼职的。
除了授课以外,他们还从事着各种各样的职业,如制鞋、裁缝等。
显然,他们的教育模式就是棍棒式教育。
在这样的学校里,儿童的心理问题很难得到妥善解决。
欧洲的现代教育始于裴斯泰洛齐(1)时代。
裴斯泰洛齐是第一位发现除了棍棒之外还有其他教育方法的教师。
裴斯泰洛齐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他让人们明白了教育方法的重要性。
有了正确的方法,任何一个孩子(智障儿童例外)都可以学会阅读、书写、唱歌以及运算。
教育方法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任何人都不能断言自己找到了最好的方法。
然而,只要我们一直在探索更新更好的方法,就是正确之道。
回顾欧洲学校的发展史,值得注意的是,在教育方法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社会对具备读、写、运算能力的工人需求大增,对无须时常指导能够独当一面的工人更是大加欢迎。
当时流行着这样一句口号:“让每个孩子都有学上。”
如今,实行义务教育,每个孩子都必须上学。
这种变化源于经济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反映这种经济生活条件的社会理想。
从前,在欧洲,只有贵族才有影响力,而社会只需要官员和劳工两种人。
只有准备进入上层社会的人才需要去接受良好的教育,其余的人根本不用上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