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编造的梦和记住的梦是一样的,因为想象和幻想同样是生活风格的体现。
作为生活风格的表达方式,幻想不一定要与个体的真实生活完全一致。
比如,有些人往往生活在幻想之中,他们在生活中胆小怕事,在梦境里却勇猛无比。
不过,常常有迹象表明,这类人也属于虎头蛇尾型的。
即便是在那些勇敢的梦中,这一点也表现得十分明显。
梦的目的始终是为个体的优越目标铺平道路。
个体的一切症状、行为和梦都是一种“训练”
,使其能够发现自己的优越目标——无论这个目标是想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还是希望主宰生活或逃避生活。
梦的目的不一定符合逻辑,或没有如实表达。
梦的存在是要制造某种感觉、情绪或者情感,因此,想要完全揭开其神秘的面纱是不可能的。
然而,梦里梦外的生活只是程度上的差别,而非性质上的不同。
我们发现,面对各种各样的人生问题,心灵所给出的答案总是与千差万别的生活模式有关。
这些答案并不符合常规逻辑。
不过,为了正常的社交目的,我们要设法让这些答案尽可能地接近正常逻辑。
一旦我们摒弃了“梦等同于生活”
的绝对观念,梦也就失去其神秘性。
此时,梦就成了现实生活的进一步表达。
跟现实生活一样,出现在梦中的情景也不是绝对的,也是现实与情感的混合体。
从历史上来看,梦对原始人类来说是非常神秘的。
他们通常认为梦是一种预言,是未来事件的先兆。
事实上,这种想法有一半是对的。
对于做梦人来说,梦是联结其当前窘境与未来目标之间的一座桥梁。
如此一来,梦中的情景常常会变成现实,这是因为个体会在梦中演练自己的角色,因而对即将发生的事情做好充分的准备。
换句话说,梦里的生活和清醒时的生活有着同样的内在联系。
一个聪慧敏锐的人能够透过现实生活和梦境生活来预见自己的未来,他要做的就是判断。
例如,有人梦见一个熟人去世了。
事实上,那个人真的走了。
那么,这个做梦人极有可能是一名医生或者是死者的亲人,只不过他把现实中应该思考的问题带到了梦中。
梦的这种亦真亦幻的特点让一些人相信梦是一种预言。
其实,这是一种迷信。
这样的人通常也会相信其他传言。
恰恰是这一点被江湖术士夸大利用,他们总想摆出一副先知先觉的样子,博人眼球。
当然,要想破除这种迷信观念,拨开围绕在梦周围的层层迷雾,首先需要解释一下为什么很多人都无法理解自己的梦境。
事实上,即使是在清醒的时候,也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地了解自己,很少有人能够通过反思来进行自我分析。
然而,不具备自我分析的能力,就无法得知自己的走向。
因此,对梦的分析比对日常生活的分析更加复杂、更加晦涩,这一点前面已经提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