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陈博能体谅荆交二州的官员,那是因为了亲眼见到了这些官员们平日的作风,不过其他人却未必能这么想了。
陈博留下一道圣旨便微服私访去了,他们这些日子可以说是度日如年,既要担心皇帝的安危,又没有了可供展示的舞台,除了将剩余的精力放到这巡幸大事上来,还能让他们干什么。
在一众官投入高度热情之下,若说之前从关中进入巴蜀因逃难而显得仓促,那么这一次的荆州之行无疑便是真正意义上的巡幸了。
经过无数人引经据典、出谋划策,几乎每一个细节都严格要求合乎礼节和帝王的身分。
甚至在大批新晋官员有心之下,很多地方都有了一定的超出。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一次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帝王巡幸了,更是庶族官员们提高自己声望和资本的一个绝好的机会。
亲自组织并参与了一场浩大而得体的帝国巡幸,这无疑是一种值得自傲的资本,让这些官员们能底气十足地回到长安并与世族展开争权斗争的资本。
可是从南津关开始,沿途的所遇简直是对他们一种巨大的打击与讽刺,特别是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站长沙时,这种屈辱和愤怒更是到了一个濒临爆发的程度。
荆州官员竟然敢如此对待他们精心准备的一场表演,便理所当然的成为其宣泄的对象。
果然,三叩九拜之后,第一个站出来的便是负责执掌天下礼仪、祭享、贡举的礼部尚书段齐锦。
此时的段齐锦一改平时的温和,一脸激奋的奏道:“启禀皇上,微臣要弹劾荆州刺史杨诚,以及江陵、江夏、长沙三郡大小官员,目无君上,不守法度之罪。”
陈博对此显然早有预料,当下也只是表情淡然的让其详细道来。
他这一次巡视荆州的目的,本来是想让朝中众臣从荆交大治中吸取经验,然后再制定出针对于整个天下的具体措施来,以便在叛乱平息后推而广之,继而实现自己再造盛世的壮举。
之关中到巴蜀这一路中,陈博感触颇多,若非亲眼所见,他根本想象不到百姓竟然会如此之苦。
而一众官员的表现,也让他意识到他一手提拔起来的这些人所存在的不足。
为了平衡甚至逐渐取代世族在朝中的权势,他短短几个月中便提拔了数百名出身庶族的官员。
这些人都是经过他秘密考查,在地方和朝中颇有名气的才子。
不过这些人虽然有才,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绝大多数人读的书不少,平时抨击时政也算是头头是道,不过却并不真正了解民间疾苦。
凡事总爱引经据典,真正处理起实际的事情来却总有这样那样的不足。
把天下大事交给这些人去办,连陈博自己也不相信能获得什么好的效果。
虽然如此,不过除了这些人,陈博又能依靠谁呢?地方政务一向由世族把持,其他的人根本难有锻炼成长的机会,空谈之弊在所难免。
况且这些人也并非不可用,只要他们能一改平时作风,以更加务实的态度来处理事情,无疑可以成为朝廷真正的栋梁之才。
经过这次荆交之行后,让陈博更加坚定了以荆州作为改变他们的一把利器。
荆交二州的官员虽然让他欣赏,但却总没有这些由他亲自简拔的人用起来放心,是以他或许会重用其中一两人,但却不会将重心移到更多人身上,能够担当重任的,还是这些出自关中的庶族官员们。
“圣驾巡幸,这对天下官民来说是何等之荣,可荆州各地官员却极为懈怠,毫不将此事放在心上。”
段齐锦厉声痛斥,就好像这些人与他有着深仇大恨一般。
“圣驾船队抵达南津关,当地官员竟然未能在事前扩建好码头,致使船队多数船只无法停靠,此其罪一;秭归县令迎接时衣冠不整,极是无礼,其后更催促船队迅速离开,目无君上,此其罪二;枝城县令在船队抵达后一个时辰才赶到迎驾……”
听着段齐锦在那里滔滔不绝的痛斥各地官员的罪状,陈博虽然努力作出认真倾听之态,不过却也有些昏昏欲睡的感觉了。
心里虽然微微有些厌烦,但他对段齐锦那惊人的记忆力和旺盛的精力却是极为赞服。
从南津关开始,他一路列举了三十余个大小官员的罪状,这才到江陵,离长沙还有好几百里呢。
整整半个时辰的陈述,他几乎是靠着记忆,根本没有查看任何资料。
不仅如此,口沫横飞的说了这么久,半口水也没喝的他几乎保持着最初的状态,声音宏亮,表情愤怒,这简直可以把荆州那些说书人给比下去了。
陈博脑子里幻想着若是让段齐锦去说书会是如何一般情景,这边的段齐锦却毫不停歇地继续说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