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也就是说,发出警告的人未必真正想破坏这段关系,可又确实对关系中的某个事件或因素忍无可忍,因此寄望于“秀强硬”
来逼退对方或使对方就范,从而为自己的困境解套。
但是,无论哪种可能,警告这种沟通手段的火药味都极其强烈,被警告的人会承受巨大的压力侵扰和暴力打击这一点不会有任何改变。
所以不到万不得已,切不可轻易采用这种咄咄逼人的手段去与他人沟通。
讽刺的是,如此重口味的东西,却令某些人乐此不疲。
无论是职场还是日常生活中,也无论关系是远是近,是好是坏,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我警告你……”
这样的措辞方式,甚至是开场白。
仿佛“警告”
没有什么大不了,稍有不如意,便可以警告他人。
有些人可能会这么认为:如果对方是生人,翻脸也无所谓;如果对方是熟人,也不可能轻易翻脸。
所以即便“警告”
不离口,也确实没有什么大不了。
殊不知,这样的想法大错而特错。
原因很简单。
如果对方是生人,你的警告肯定会激怒对方,令冲突升级。
既然大家彼此都不怕翻脸,那么一旦翻脸,便很有可能使矛盾迅速白热化,最后令结果不可收拾;反之,如果对方是熟人,确实不易翻脸。
可正因如此,伤害形成之后很难在短时间内化解,往往会沉淀下来,成为他日突然翻脸的契机。
当然,即便翻脸也要警告的事情是存在的。
比如,一些违背公序良俗的场合,坚定的立场、坚决的警告绝对不可或缺,因为这样的场合无须在意是否翻脸。
只不过这种情况较为罕见。
无论是职场还是私生活环境,公序良俗这个东西都不会轻易被涉及。
因此,现实世界中的大多数警告都与公序良俗无关,只与个人原则有关。
尽管每个人均有权拥有以及捍卫自己的原则,可是原则太多则往往适得其反。
这样的人常常会受到排挤,离群索居。
所以原则可以有,却不可滥。
这是职场人士的铁则,切不可轻易僭越。
这方面的细节,我将在其他文字中详述,这里便一带而过了。
总之,暴力是可以正、可以善的,它未必是一个贬义词。
即便真正的战争,也有正义的战争,何况日常沟通中的“小打小闹”
。
不过,暴力毕竟是暴力,稍有不慎便会擦枪走火乃至走火入魔。
因此,一定要把暴力这头猛兽关进笼子里,彻底驯服它,才能使它温柔乖巧起来,真正达到“为我所用”
的目的。
换言之,一定要学会控制暴力,而不能被暴力所控制。
那么,如何才能控制好沟通中的暴力元素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