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说实话,我这心里确实有些不好受,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你看能不能这样,我也不求占你上风,甚至不求完全平等,只要咱哥俩能四六开甚至三七开,偶尔换换位置,让我的弟兄们也能卖卖车,沾沾人气,我就心满意足了。
你看行不行?”
相信听了乙的这番话,你会觉得效果好一些。
没错,在这种沟通模式的语境下,暴力因素似乎少了点,氛围也似乎好了点,感觉似乎还不错。
这一语境的逻辑在于:一味地做评论、发脾气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你必须在描述事实的基础上,把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说出来,才能让对方摸着头脑,理出头绪,知道你到底在干什么,你在意的是什么,需要的是什么,你到底希望对方怎么做。
这样才会给解决问题留下一个出口,否则就会是一团糟。
问题是,如果真的把这种“非暴力沟通”
的模式拿到现实生活中,到底有多大的概率实现上述效果呢?
实话说,我并没有感到很乐观。
理由很简单,当乙对甲说“咱们这个月搞了五六次活动了,回回都如此”
的时候,后者不大可能因为这“只是”
一个“客观事实”
,而感到任何的轻松。
相反,如果他是一个正常人,一定会敏感地嗅到一丝火药味,从而立刻意识到对方来者不善。
这就会引起他的警惕,甚至激发他的不满。
那么,在接下来的沟通过程中,两人之间一定会出现辩解和反驳的循环,直至某一方被激怒,最终引发一场“熊熊大火”
。
结局还是一样,依然是“暴力沟通”
。
在职场现实中,这是一个大概率事件,相信不少人都会有同感。
可见,无论事实是否“客观”
,只要这个事实本身代表着“问题”
,是“非愉快”
的,沟通的暴力属性就不大可能消失。
不仅如此,表面上的客观与平静其实很容易构成冷暴力,它的暴力指数往往不亚于甚至远胜于热暴力,从而给沟通对象乃至沟通双方带来更大的伤害。
其结果也就可想而知。
就拿案例中的乙来说,显然他的平静是伪装出来的,实际上,心底涌动的情绪热流一点都没减少,一点都没变弱。
因此,很难想象在沟通过程中,乙可以自始至终成功地伪装,自始至终不露痕迹。
到时候一个情绪火花出现,便会瞬间点燃一座活火山,将平静的沟通变成一片火海、一场恶战。
那么,乙到底应该如何搞定这场看似艰难的沟通呢?
不妨尝试一下“共赢”
的方式。
让我们再脑补这样一幅画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