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至少是一个可选项,这一点毋庸置疑。
那么,批评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许多人认为批评是为了“教育”
,是为了让犯错的人知错、改错。
其实,对于批评来说,“改错”
这个目的也许能实现,但“知错”
则在很大程度上是个伪命题。
理由很简单。
除了极个别的案例,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知错”
这件事都无须通过“批评”
的手段去做。
大多数人会在犯错的第一时间知错,且既然已经知错,必然也会产生一定的改错动机。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说批评有时依然是必要的呢?
是为了惩罚。
通过惩罚进一步增加犯错的成本,从而进一步强化改错的动机,激发改错的行为。
换言之,与多数人的想法完全相反,“批评”
鲜少能起到“教育”
的作用,基本上只有“惩罚”
的功能。
当然,你也可以将惩罚本身视为一种教育,只不过这种教育手段要比人们通常理解的那种方式简单、粗暴得多。
有鉴于此,批评的手段一定要慎用、少用,因为“惩罚”
这个东西一旦用得过多,就会产生两个弊端,一个是令惩罚对象麻木,另一个是给惩罚对象带来过于深刻、过于持久的心理创伤。
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会令惩罚失效或起到反作用。
总之是得不偿失。
举个形象的例子。
比如说小朋友犯错误可不可以罚站,可不可以打手心?或许可以。
因为“罚站”
和“打手心”
会有惩罚和威慑的效果。
可如果天天罚站,天天打手心,还会有用吗?显然就没用了,因为这会造成暴力的滥用,让惩罚失去效果。
同理,厉声训斥、棍棒伺候(热暴力)或冷嘲热讽乃至完全无视(冷暴力)属于典型的暴力升级,会给小朋友带来持久性的心灵创伤。
这样的做法非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制造更多、更严重的问题,所以完全不可取。
可见,将这些行为称为“教育”
,或美化为“为了孩子好”
是多么荒诞不经。
总之,暴力必然会带来创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