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或者全身而退,或者左右逢源。
万一不成,责任会有分担者。
与你无碍,或至少无大碍;万一成功,而你又表现得很低调,则很容易得到赏识,拓深渠道,积累人脉,可谓“一举两得”
。
这就是一种“进可攻,退可守”
的状态,也是唯一可取的办法。
当然,找到这个人不易。
所以你需要做的,不是急于表达,而是迅速寻找。
在真正找到之前,要尽可能地三缄其口,沉默是金。
就拿前面提到的那位保安大叔的例子来说,我给他提的建议是:如果有什么新发现和新想法,不要冒失地直接去找人家,最好把这些想法告诉我,让我去说。
因为我是公司专责管理的副总,既有这个权力,也有这个身份。
当然,前提是你能说服我。
否则,无论你觉得自己多正确、多委屈,也要暂时搁置或放弃这些想法。
这样一来,一旦发生差错,后果由我承担;一旦取得成效,功劳咱俩共享。
岂不美哉?
方法二:“避公就私”
法。
具体来说,就是避开公开身份,选择乃至主动营造私人身份。
换言之,既然你的公开身份不适合某个沟通的语境,就要通过主动选择或努力营造私人身份突破之。
重点在于,在大多数情况下,后者的威力和效率还要远胜前者,绝对值得一试。
举两个简单的例子。
老板媳妇的意见和建议之所以能极大地影响老板,是因为其私人身份,而不是公开身份;甲部门张三的意见和建议能被乙部门李四愉快地接受,是因为他们二人是私底下的好哥们儿,而与他们在各自部门的公开身份无关。
所以,职场中的聪明人往往不会过于在意或强调其公开身份。
在他们的眼里,这种行为很LOW,技术含量太低。
他们真正关注和擅长的,是广泛营造私人身份。
因为他们深深地知道,只有牢牢地把握住这层身份,他们才能在职场中顺风顺水,左右逢源,尽情驰骋。
顺便提一句。
千万不要把营造私人身份的努力仅放在上下级的关系中。
这种做法更LOW,技术含量更低。
处理不好,会让你的职场人设彻底崩盘。
那时,甭管上司多赏识你,你的职场之路也很难走下去。
正确的做法是,先下后上,先低后高。
先把周边同事甚至自己下属的关系搞定,再去联络上司的感情。
这就叫“农村包围城市”
:彻底夯实自己的基盘,再逐渐向上攀爬,从而在职场中进退自如,游刃有余。
从另一个层面讲,底盘结实的人也容易得到上司的欣赏和重用。
因为这样的人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有利于帮助上司贯彻自己的意图;反之,那种讨领导喜欢却让同事或下属反感的人,也会令上司倍感头痛。
大概率事件,反复思量的结果,上司会以“法不责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