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这次看到第三幅图,乃是一个外貌兼具蛛形生物的狰狞与人类面孔的诡异东西,令人望之生畏。
画面上它通体覆盖浓密黑毛,身形堪比匍匐之人,却长有多条粗壮多节的蜘蛛肢体。
最骇怖的是其乌黑身躯底部,...
雪落三日,笔落峰如裹素袍。
阿笙仍立于碑林之巅,竹笛横在膝上,笛身微温,似有余音不肯散去。
她闭目静听,风过碑隙,竟不似寻常呼啸,而如低语呢喃,一句句从石缝中渗出:“我名李三槐,隆兴元年因言获罪,流放岭南……”
“我是临安织户女,父兄皆死于官盐暴敛……”
“我未曾读过书,但我会数心跳,一下是‘是’,两下是‘否’……”
这些声音本不该存在。
它们曾被判定为“语义不清”
,打入“沉默档案库”
永世不得刊行。
可今夜,随着那面“声音之镜”
的显现,所有被封存的振动波竟自发苏醒,顺着地脉逆流而上,汇入碑林共鸣场。
沈青禾连夜召集文证司重勘数据,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这些“残缺之声”
之间,竟存在一种超越语言的共振模式??不是靠词汇连接,而是靠情绪频率同步。
愤怒、悲恸、希望,如同潮汐,在无数个体间来回激荡,最终凝成一股不可忽视的声浪。
“这不是记录。”
柳芽儿颤抖着手指划过测音盘,“这是觉醒。”
与此同时,汴京宫中,赵?仍未出关。
七日来,他只饮清水,不进粒米,整日端坐于“静听室”
中央,耳畔循环播放那段聋童的手语录音。
宫人透过门缝窥视,见他时而垂泪,时而微笑,手中那枚“私语匣”
已被摩挲得泛出幽光。
第四日清晨,内侍忽然听见室内传来一声极轻的叹息:“原来最深的沉默,不是无言,而是无人愿听。”
话音落下,匣中录音戛然而止。
片刻后,一道密令自静听室传出:召全国“耳目网”
执事、文证司长老、墨离与沈青禾即刻返京,共议“国声改制”
。
五日后,诸人齐聚太极殿偏阁。
赵?现身时,形容清减,双目却亮如寒星。
他未坐龙椅,而是立于殿心,面前仅置一台青铜共鸣器,其上浮刻《同谱》初版铭文。
“十三年前,朕建‘国民录’,以为让百姓说话,便是仁政。”
他缓缓开口,声如裂帛,“可我们设了标准,定了格式,删了‘不合律’者,拒了‘不完整’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