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
[78]此外尚有一些省市教育厅局、社会局,中华图书馆协会及个人议案递交,一并汇编,分送各委员参考。
该会会议出席人员,分为两种,一种为当然委员,“包括教育部段钱两次长,张司长炯,钟科长灵秀、彭科长百川、陈泮藻参事、钟道赞督学等7人”
[79](内中有社教社社员4人);一种为聘任委员,如表4-5所示,以钮永建等为首的12人(内有社教社理事6人),此外,还包括列席人员,教育部专员厉家祥、中央图书馆筹备主任蒋复璁,江苏省立镇江民众教育馆馆长赵鸿谦、省立徐州民众教育馆馆长赵光涛,浙江实验民众学校校长林本,社教司郭莲峰、顾良杰(其中6人为社教社社员)。
也就是说,与会人员正式代表19人中有社教社社员10人(其中理事7人),加上列席代表7人后,与会的全部代表26人中有17名社教社社员,几乎与1931年全国民众教育专家会议情形持平。
由此,社教社援引去年全国民众教育专家会议经验,继续借助民众教育委员会,将其亟须推进决议灵活转化为教育部饬令,规范并引导全国社会教育事业发展。
表4-6教育部民众教育委员会会议日程表(1934)[80]
由表4-6可知,在为期2天的会议期间,共举行3次会议,社教社的6名理事,除梁漱溟有事缺席外,其他5名则全程出席会议,钮永建担任提案审查委员会召集人。
图4-5为1月11日第一次会议开会期间的情形。
经过第一天的讨论,由陈立夫、陈剑修、孟宪承组成的第一组审查会,在陈立夫的主持下,起草了民众教育实施途径,提出以民生为建设之首要:“民众教育为辅导学校教育之不足,以达社会教育建设之目的。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民生问题之内含凡四:一曰人民之生活,二曰社会之生存,三曰国民之生计,四曰群众之生命。
……为治标计,吾人应根据社会客观条件与社会教育主观条件,拟定其目标与方法如次:(一)目标:从民众生活之迫切需要出发,积极充实其生活力,从而培养其组织力,并发扬整个民族自信力,以达到民族独立、民权普遍、民生发展之教育宗旨;(二)方法:各种民众教育机关应供给实际生活之组织工具与技能,并尽量举办实验区及其他实验事业,逐渐推行,使民众于参与组织运用工具与技术之中,由做而学,由行而知,因以获得其生活必需之知识与技能”
。
[81]实际上,社会教育如何办理,在《中华民国教育宗旨及实施方针》中已有粗略规定,依据此规定,从改善民生着手作为推行社会教育动机者,不乏其人,但缺乏较为明晰的实施途径。
这次会议,明确规定以注重生计为实施民教动机,规定了“由做而学”
“由行而知”
的办法,“一洗从前空虚不切实际之病,此项议案,实为诸委员聚精会神最为得意之作,业经全体通过。
将来正式公布后,一般办理民教人员,咸得有所依据,以为推行之标准,不致有彷徨无所之虞,其裨益于民教者,何等重大。
是为本届会议最大之收获”
。
[82]除此之外,分区辅导制、政教合一制、社教人员任用和待遇规程以及民校推广简要办法等,都是会议期间讨论的热点问题。
图4-5教育部民众教育委员会开会情形(1934)[83]
图4-6教育部民众教育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委员合影(1934)[84]
揆之史实,该次会议九大提案,与社教社第一届、二届年会决议案相对比,契合度相当高,特别是第4~8提案,直接是年会提案的翻版,而这组提案由第三组彭百川担任主席进行审查,参与人员除余井塘任职于中央党部组织委员会外,陈泮藻、钟道赞均为教育部职员,教育行政官员与社教社社员的双重身份,有助于将社教社年会决议精神直接移植到会议中来,将私人学术团体的集体智慧充分吸纳运用。
该次教育部民众教育委员会决议通过《民众教育委员会各级章程》,会后教育部公布施行,为督促起见,教育部又专门制定《省市及县市民众教育委员会组织要点》,训令各地遵照执行。
训令中强调民众教育委员会的作用:“……此项委员会,系辅助教育行政机关规划并促进民众教育事宜,关系重要,在各地方自应一律筹设。”
[85]由此可见,教育部民众教育委员会作为指导省市、县市两级的中央级别委员会,社教社社员的广泛存在,由其提案形成的决议规划并促进了全国范围内的社教事业,以此为平台,社教社辅导各省社会教育事业得以顺利开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