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24]见《中国社会教育社组织成立》,新闻要闻(省外),《湖南教育》,第25期,1932;见《中国社会教育社组织成立》,载《中华周报(上海)》,第8期,1931。
[25]“中国研究及实施社会教育者,向无联合组织,在事业发展上极为不便。
俞庆棠、童润之、赵冕诸君有鉴于此,爰发给组织中国社会教育社。”
见《中国社会教育社成立》,载《山东民众教育月刊》,第3卷1期,1932。
[26]“国内社会教育界闻人李云亭(李蒸字云亭,笔者注)、俞庆棠、高践四、雷宾南(雷沛鸿字宾南,笔者注)、彭百川、陈礼江、祁锡勇、赵冕等,鉴于社会教育在训政时期之重要,非联络进行,难获实效,同时并为增进研究兴趣,促进事业发展起见,特联合同志七十二人,发起组织‘中国社会教育社’”
。
见《中国社会教育社在京举行成立大会》,载《民众教育通讯》,第1卷9期,1931。
[27]“江浙社会教育服务人员,鉴于社会教育在训政时期工作之重要,若非联络进行,难获实效,并为研究社会教育学术、促进社会教育事业起见,特由高践四、李云亭、彭百川、俞庆棠、刘述尼(刘绍桢字述尼,笔者注)、胡承枢等,联合同志七十二人,发起中国社会教育社”
。
见《中国社会教育社组织成立》,载《浙江教育行政周刊》,第3卷17期,1931。
[28]大白:《社务发展之前前后后》,载《社友通讯》,第1卷1期(创刊号),1932。
[29]《演说词及其他论文本社理事会事务所总干事俞庆棠报告》,见中国社会教育社编:《中国社会教育社第一届年会报告》,88~89页,无锡,民生印书馆,1933。
[30]如最常见的俞庆棠、李蒸、高践四、赵冕排序,前三者不仅年长于赵氏,且均有一定行政职务傍身(俞氏曾任中央大学区扩充处处长,创办了江苏省立教育学院,李蒸曾任社会教育司司长一职,时任北平师范大学校长,而高践四为江苏省立教育学院院长),且均为社教界知名人士(三人均为海外名校毕业,俞庆棠、李蒸分别为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博士;三人均为江苏省立教育学院教授)。
[31]江苏省立教育学院作为社会教育人才培养专设院校之蒿矢,前身为俞庆棠1928年创办的中央大学区劳农学院,建院之初,俞庆棠请求同学陶行知的支持,陶行知派来晓庄师范的得力干将赵叔愚来担任院长,可惜赵氏“出师未捷身先死”
,俞庆棠随之邀请高践四出任院长。
1929年开始招生,1930年正式开设民众教育系和农事教育系,不仅开办本科,还招收研究生,并设有二年制专修科。
该院虽以“养成江苏省六十一县民众教育、农事教育服务人才并为全省民众教育、农业教育研究设计及实验之场所”
为办学主旨,却对全国社会教育发展影响颇大,梁漱溟曾给予高度评价:“学院名义虽为江苏省立,实际上全国各省均在院内设有公费学额,远如滇、黔、粤、桂、川、康、陕、甘学子,亦有负笈来游。
于时,全国社会教育人才之训练培养,各地社会教育事业之研究实验,各省有关社会教育之法令设施,以及目前战时教育及社会服务事业,期间取法于江苏省立教育学院者盖不少。”
梁漱溟:《高践四先生事略》,见江苏省立教育学院校友会编:《艰难的探索续集江苏省立教育学院校友回忆录》,79页,苏州,苏州大学劳动服务公司誊印社,1994。
[32]《教育学术团体汇志》,载《国立浙江大学校刊》复刊,第7期,1939。
[33]到会人物为:赵冕、李蒸、高践四、赵季俞、甘豫源、许牟衡、陈兆蘅、杨中明、童润之、刘云谷、陈定祥、赵吉士、彭百川、刘绍桢、李寅恭、钮永建、钮长耀、黄梅仙、祁锡勇、胡承枢、冯国华、李小缘、孙枋、俞庆棠、赵光涛、雷宾南、陈礼江、涂开兴、刘维新、马祖武、尚仲衣、钱用和、王季昭、吴邦伟、袁仲濂、金嵘、张钟藩等57人。
[34]“李云亭……等鉴于社会教育在训政时期之重要,非联络进行,难获实效,同时并为增进研究兴趣,促进事业发展起见,特联合同志七十二人,发起组织‘中国社会教育社’”
。
见《一月来各省市民众教育消息南京市》,载《民众教育通讯》,第1卷9期,1931。
[35]《中国社会教育社成立志盛》,载《教育与民众》,第3卷4期,1931。
[36]刘维新:《中国社会教育社成立大会纪详》,载《民众教育》,第3卷11、12期合刊,1931。
[37]大白:《社务发展之前前后后》,载《社友通讯》,第1卷1期,1932。
[38]本社系根据人民团体组织法而成立,同时又是学术团体,据此,社教社于1932年7月在国民党中央党部、9月在教育部备案,成为法人。
[39]《中国社会教育社成立志盛》,载《教育与民众》,第3卷4期,1931。
[40]三不合作:(1)政界与教育界不合作,政界往往无学识为依据,以致难有贡献;教育界无实行其意见的机会,徒尚空言;(2)学术界往往意见分歧,各成派别,减少了研究力量;(3)政府往往不与人民合作,二者恒互相非难,实则在政府因有不顾及人民,人民亦不督促政府,有以致之。
详见:中国社会教育社编:《中国社会教育社第一届年会报告》,84页,无锡,民生印书馆,1933。
[41]中国社会教育社编:《中国社会教育社第一届年会报告》,16页,无锡,民生印书馆,1933。
[42]《中国社会教育社成立志盛》,载《教育与民众》,第3卷4期,1931。
[43]赵冕:《本社第一年的回顾与第二年的展望》,载《社友通讯》,第2卷2、3期合刊,1933。
[44]名单及所得票数如下:俞庆棠(102)、高阳(94)、李蒸(82)、赵冕(69)、钮永建(65)、甘豫源(52)、孟宪承(51)、雷沛鸿(43)、傅葆琛(34)、尚仲衣(31)、陈剑修(30)、刘绍桢(30),以上当选为理事。
祁锡勇(26)、黄炎培(25)、彭百川(25)、刘云谷(22)、马宗荣(20)、孙枋(18)、陈礼江(17)、梁漱溟(15)、张伯苓(15)、涂开兴(15)、冷御秋(15)、刘湛恩(14),以上当选为候补理事。
[45]大白:《社务发展之前前后后》,载《社友通讯》,第1卷1期,1932。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