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续表
该栏先后共发表28篇文章,内容涉及农民生活、土地问题、劳动状况、赋税地租、商人剥削、农产品价格、国际经济恐慌、副业的衰落(如蚕丝、渔业等)、吏治腐败、灾荒以及一般农村风土人情。
所及地域,涵盖了江苏、浙江、四川、江西、河南、安徽、山东、云南、广州、青岛诸省市。
从作者身份来看,据不完全统计(因一些字难以确认),能确定的社教社社员为18人。
1936年1月,第四届年会上俞庆棠向大会作社务工作报告中“上海申报近三月来创办农村生活栏,亦由本社主编”
[183],看来并非客气或冒功之言。
图4-14俞庆棠主编《农村生活丛谈》书影(1937)[184]
该书出版后,《社友通讯》专门辟出专栏作广告,称“俞庆棠先生前在《申报》上主编《农村生活丛谈》一栏,发刊以来,颇受读者欢迎。
兹由申报馆将过去发表过的二十六篇文字,集刊单行本。
内容除陈述农民生活的困苦外,并论及土地问题、劳动状况、赋税地租的繁重、地主商人的剥削、农产品价格的低落、农村副业的衰败、灾荒问题的严重、国际经济的恐慌的影响;以及一般农村的风土情形等。
材料丰富,可供研究农村问题者之参考。
每册定价五角,由各地申报分馆及各书局发售”
[185]。
大力向全体社员推荐该书。
实际上,俞庆棠之所以被选为主编,应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她对中国农村问题一向抱有浓厚兴趣,并有相当的研究心得。
1932年,她在《申报月刊》上专门发表文章,认为中国农村衰落原因主要集中在经济、政治以及农民素质方面,特别是农民“因为没受过教育,所以不能想办法来挽救农村社会的衰败,造成繁荣的农村”
[186]。
为了更好研究农村问题,她于1935年加入农村经济研究会。
二是她作为社教社总干事,该学术团体一向注重农村问题研究,如社教社第一届年会,俞氏提交“本社于本年度内注重乡村建设运动案”
,称中国学制与课程,均忽略了农民,“以致负国税最大义务之农民,受赋税天灾人祸,层层压迫,而毫无教育机会可言,农村经济日益衰落。
……请本社函请热心人士,教育专家,会同讨论实施乡村民众教育之理论与方法,非特拯救农民疾苦,亦所以奠国家之基础”
[187]。
之后历届年会均有社员递交相关主题议案,农村问题是社教社社员所感兴趣的话题,且不少社员在基层工作,与农民有直接接触,社教社的成员是潜在的作者队伍。
三是俞庆棠与俞颂华(《申报》核心人物之一)的手足关系,亦为她被《申报》聘为该栏目主编做了人脉铺垫。
当然,俞庆棠作为社教社总干事,受邀主持《申报》副刊《农村生活》,借助《申报》平台,对社教社的社会影响的宣传无疑是极为有利的。
这一点,从俞庆棠本人接受主编作过说明中可窥一斑:“民国廿四年的冬季,承《申报》之约,为编辑《农村生活》一栏,藉着日报所有的广大的读者,这农村生活的写真,或许可以引起许多人的同情,同时可以供研究农村问题和从事乡村工作者的参考,所以不揣学识简陋,欣然担任了”
[188]。
《申报》作为发行多年的大报,拥有众多固定的作者群,社教社社员文章发表、增加社会影响的同时,亦是社教社“研究社会教育学术”
宗旨的践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