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汉武内传》亦有“东方朔、董仲舒侍”
之文。
盖并董仲君之讹。
董仲君为方士,见《广弘明集》。
王应麟《困学纪闻》十,疑仲舒儒者,不肯为方士家录,断为依托。
不知是误文也。
附志于此。
公元前155年,景帝二年
胶西王端立。
公元前154年,景帝三年
易王非徙江都。
公元前153年,景帝四年
公元前152年,景帝五年
公元前151年,景帝六年
公元前150年,景帝七年
公元前149年,景帝中元年
公元前148年,景帝中二年
公元前147年,景帝中三年
公元前146年,景帝中四年
公元前145年,景帝中五年
公元前144年,景帝中六年
公元前143年,景帝后元年
令士赀算四得官。
公元前142年,景帝后二年
公元前141年,景帝后三年
《汉书·五行志》云:“景、武之世,董仲舒治《公羊春秋》,始推阴阳,为儒者宗。”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建元元年
冬十月,诏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
丞相卫绾奏: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请皆罢。
奏可。
董仲舒以天人三策对,出为江都相。
班固对董仲舒的策文评价道:“说言访对,为世纯儒。”
议立明堂。
遣使者安车蒲轮,束帛加璧,征鲁申公。
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自孔子卒,京师莫崇庠序。
唯建元、元狩之间,文辞粲如也。”
知儒学在汉武帝的支持下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王一林《通鉴答问》四云:“武帝虽因仲舒之对,兴学校之官,然而皇建有极,是彝是训,以尽君师之责者,帝未之知也。
倘能以仲舒为三公,俾之师保万民,用申公、辕固生为太常,以明师道于朝廷,则四方风动,化行俗美,汉其三代矣。
惜也,帝不用仲舒之真儒,而劝学之议,乃发于公孙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