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天中文网

四春秋重人(第4页)

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他认为,人之性之所以与禽兽有别,主要是天的安排,是神意所示。

因此,对人性的培养与改造,也只能主要地依赖于“天施”

,这也是“《春秋》重人”

的理论的一部分。

他说:“正也者,正于天之为人性命也。

天之为人性命,使行仁谊而羞可耻,非若鸟兽然,苟为生苟为利而已。

是故《春秋》推天施而顺人理,以至尊为不可以至辱大羞。”

[11]不惟如此,即使人们对人性善恶的评判标准也不是来源于社会实践,而是“天施之”

他强调说:“今善善恶恶,好荣憎辱,非人能自生,此天施之在人者也。”

[12]

就哲学的证立看,董仲舒对人性问题的思考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其内在的矛盾也相当明显。

不过,董仲舒对人性问题的兴趣决不仅仅在于哲学证立,而是把它作为一个与现实密切相关的政治问题,是关系到王道能否真正实现的根本问题。

而且,在董仲舒的认识中,人性的善恶与否,除天赋原因之外,也确实存在一个社会是否有益于善性培养的问题。

他说:“至意虽难喻,盖圣人者贵除天下之患。

贵除天下之患,故《春秋》重而书天下之患遍矣。

以为本于见天下之所以致患,其意欲以除天下之患何谓哉。

天下者无患,然后性可善;性可善,然后清廉之化流;清廉之化流,然后王道举,礼乐兴,其心在此矣。”

[13]很显然,董仲舒将社会的治乱兴衰与人性的善恶视为互为因果的关系,良好的社会秩序有助于人性的养成,人性的养成又有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由此,我们再次看到,董仲舒的《公羊》学决不是一个纯哲学问题,而是一个现实感极强的政治问题。

为了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董仲舒从社会与人性两个方面作了种种设计,就人性方面而言,他认为,第一,应赏善诛恶,防微杜渐。

他指出:“善无小而不举,恶无小而不去,以纯其美,别贤不肖,以明其尊,亲近以来远,因其国而容天下名伦等物,不失其理,公心以是非,赏善诛恶而王泽洽,始于除患,正一而万物备。”

[14]重新建构一种全新的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倡导人们向善而从小事做起。

第二,明于情性的必然性、合理性,并加以正确的疏导。

董仲舒说:“知其气矣,然后能食其志也;知其声矣,而后能扶其精也;知其行矣,而后能遂其形也;知其物矣,然后能别其情也。

故唱而民和之,功而民随之。

是知引其天性所好,而厌其情之所憎者也。

如是则言虽约,说必布矣;事虽小,功必大矣。

声响盛化运于物,散入于理,德在天地,神明休集,并行而不竭,盈于四海而颂声咏。

《书》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乃是谓也。

故明于情性乃可以论为政,不然,虽劳无功,夙夜无寝,思虑捲心,犹不能睹。”

[15]实际上,董仲舒是出于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寄希望于统治者体察民情,理顺民心,以民之所想、民之所好,作为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

第三,有欲有节。

董仲舒的主张在一定意义上说,接近于自然人性论,他认为,人的欲望是天性使然,统治者除了进行必要的疏导、节制之外,更应该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予以满足。

他强调:“民无所好,君无以权也;民无所恶,君无以畏也。

无以权无以畏,则君无以禁制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大唐如意郎信仰诸天快穿女配又在打脸了恋爱要在距离锁定后星月舞者秩序官[快穿]我真的不想谈恋爱我在遮天修永生倾城狂妃:殿下,求轻宠八零之珠光宝气我的系统总想逼我表白武动乾坤这个刺客有毛病星空锋砺当上帝重新开始进化特摄公寓空间囤货:超强木系异能者亲兵是女娃:拐个将军做夫君领到分配的顶流老公后热搜爆了美味农家女圣墟斗罗之雷神传说大秦:公子丹,镇守边关八年北宋大丈夫王爷,王妃又去打劫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