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他指出:“今陛下并有天下,海内莫不率服。
广览兼听,极群下之知,尽天下之美,至德昭然,施于方外。
夜郎、康居,殊方万里,说德归谊,此太平之致也。
然而功不加于百姓者,殆王心未加焉。
……愿陛下因用所闻,设诚于内而致行之,则三王何异哉?陛下亲耕藉田以为农先,夙寤晨兴忧劳万民,思惟往古而务以求贤,此亦尧舜之用心也。
然而未云获者,士素不厉也。
夫不素养士而欲求贤,譬犹不琢玉而求文采也。
故养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
今以一郡一国之众对亡应书者,是王道往往而绝也。
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
今之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所使承流而宣化也。
故师帅不贤则主德不宣,恩泽不流。
今吏既亡教训于下,或不承用主上之法,暴虐百姓,与奸为市,贫穷孤弱,冤苦失职,甚不称陛下之意。
是以阴阳错谬,氛气充塞,群生寡遂,黎民未济,皆长吏不明,使至于此也。
夫长吏多出于郎中、中郎,吏二千石子递选郎吏,又以富皆,未必贤也。
且古所谓功者,以任官称职为差,非所谓积日累久也。
故小材虽累日不离于小官,贤材虽未久不害为辅佐。
是以有司竭力尽知,务治其业而以赴功。
今则不然,累日以取贵,积久以致官,是以廉耻贸乱,贤不肖混淆,未得其真。
臣愚以为使诸列侯、郡守、二千石各择其吏民之贤者,岁贡各二人以给宿卫,且以观大臣之能;所贡贤者有赏,所贡不肖者有罚。
夫如是,诸侯吏二千石皆尽心于求贤,天下之士可得而官使也。
遍得天下之贤人,则三王之盛易为,而尧舜之名可及也。
毋以日月为功,实试贤能为上,量材而授官,录德而定位,则廉耻殊路,贤不肖异处矣。”
董仲舒建议的核心问题,实际上关涉到中国传统社会帝王之道的几个根本原则,历史主义地来观察,他的设计和建议对后世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由于分散的小农经济构成社会的主体,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稳定社会秩序,怎样才能使中央政府的决策变为全社会的实际行动,怎样使下情能有效地上达,建立一个有序的管理体制,都是中国传统社会统治阶级时刻在思考的重大问题。
董仲舒强调从“养士”
开始,切实培养一批有用之才,任贤任能,以各级官吏的模范行为成为整个社会的行为规范。
这样,遍得天下之贤士,则治世可期,盛世可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