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真正强大的人,不是从不跌倒,而是跌倒后,还敢说一句:‘我疼。
’”
教室陷入沉默。
片刻后,一个小女孩举起手,声音怯生生的:“老师……如果我说我想妈妈,但她已经死了三年……这算不算逃避现实?”
焦念安走过去,蹲在她面前,轻轻握住她的手:“想一个人,怎么会是逃避?那是你在用心里最真实的方式,留住她。”
小女孩咬着嘴唇,眼泪终于落下。
就在那一刻,窗外的铃草花丛齐齐晃动,万千花瓣随风扬起,围绕教室盘旋飞舞。
监控数据显示,全班学生的脑波再次同步进入θ波状态,持续五十二分钟。
当晚,全球又有数百万人做了同样的梦:他们站在一片铃草花海中,对面站着逝去的亲人。
没有言语,只有拥抱。
醒来时,枕畔多了一滴晶莹的泪珠,凝结成透明晶体,内里似有微光流转。
科学家无法解释这种现象,只能将其命名为“共感结晶”
。
一年后,第一座“软弱之碑”
正式落成于旧联合国遗址。
它没有雕像,没有铭文,只有一块光滑的黑曜石平台,中央凹陷处盛着一汪清水。
人们可以将自己的眼泪滴入其中,也可以留下一封未曾寄出的信、一张撕毁的药方、或是一段录音。
每天清晨,管理员都会将前一天收集的情感样本送入共生林,作为滋养记忆树的养分。
争议随之而来。
保守派指责这是“情绪崇拜”
,认为人类正在滑向非理性深渊;技术至上主义者警告“共感泛滥可能导致社会效率崩塌”
;甚至有极端组织宣称要炸毁所有铃草祭坛,恢复“纯净心智时代”
。
但更多的人选择了守护。
在非洲干旱地带,一群曾饱受战争创伤的少年自发组成“守铃队”
,日夜巡逻于当地新建的共生林周围。
他们说:“我们流过的泪太多,不想再让孩子也背负一辈子。”
在太平洋漂浮城市群,工程师们研发出“共感共振塔”
,能将大规模群体情绪转化为清洁能源。
数据显示,越是真诚表达悲伤或喜悦的城市,能源产出越稳定高效。
人们开始调侃:“原来真心,才是最可持续的燃料。”
而焦念安,依旧行走于世界边缘。
她不再出现在公众视野,却总在深夜出现在医院走廊、孤儿院屋顶、战后废墟、监狱探视室……她不做演讲,不写书籍,只是坐在那里,轻声问一句:“你还好吗?要不要说说看?”
有些人骂她伪善,有些人跪地痛哭,还有些人只是静静地看着她,然后点点头,转身离开。
但她知道,有些种子,已经在沉默中发芽。
直到某个雪夜,她在寒忆林深处遇见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是那个流浪少年,如今已成长为一名游吟诗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