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南书房内的檀香静静燃着,康熙的目光落在跪地的胤禩身上,片刻后才缓缓开口:“起来吧,地上凉,坐那边说话。”
他指了指案旁的花梨木椅,语气听不出太多情绪,却让殿内紧绷的气氛松了几分。
胤禩起身谢恩,轻手轻脚地坐下,腰背依旧挺直,双手规规矩矩地放在膝上。
他知道,真正的“考评”
此刻才开始——皇阿玛召他来,绝不会只听几句“平安复命”
的场面话。
果然,康熙拿起案上那份西北战事详报,指尖在“科布多破围”
那一页停顿:“你在奏折里写,被困科布多时,准噶尔每日以骑兵佯攻,实则想耗空城内粮草,你是怎么看出他们的计谋的?”
这个问题问得极细,显然是要探他是否真的亲力亲为。
胤禩定了定神,从容回道:“回皇阿玛,起初儿臣也以为是常规攻城,直到第三日,发现准噶尔骑兵每次冲锋都只到城下五十步便撤退,且每日的进攻时间固定在辰时和申时——这两个时辰正是城内士兵换防、准备饭食的间隙,他们看似猛攻,实则在观察城防漏洞,同时拖延时间耗我们的粮草。”
他顿了顿,补充道:“后来儿臣让人故意在城楼上晾晒少量粮草,又让老弱士兵装作饥饿难耐的模样,准噶尔的哨探果然频繁靠近。
到了第七日,他们的冲锋突然变猛,儿臣便断定,他们以为城内粮草将尽,要发动总攻了,于是提前布好了火枪阵,等着他们入套。”
康熙听得认真,时不时点头,又翻到“火枪阵训练”
那一页:“三排轮射之法,你说练了十数日便见效,可西洋战法讲究配合,士兵们初学时定然混乱,你是怎么让他们在短时间内熟练的?”
“回皇阿玛,儿臣没照搬西洋兵书,而是根据咱们士兵的情况改了法子。”
胤禩语气愈发从容,“西洋兵阵要求士兵站得密集,可咱们的士兵多是步兵出身,不习惯紧密队列,儿臣便让他们每排间隔两步,减少拥挤;另外,专门挑了十个曾用过鸟铳的老兵当小旗,每人带二十人,手把手教装填火药、瞄准射击,白天练队列,晚上在营内用木棍模拟火枪练动作,连吃饭时都让他们背装填步骤,这样才快些上了手。”
他还特意提到一个细节:“有次训练时,后排士兵装填慢了,前排火力断了档,差点被模拟冲锋的骑兵冲散。
儿臣没罚他们,反倒让所有人停下来,一起琢磨怎么加快装填速度——后来有个士兵提议,把火药提前分装在油纸包里,用时直接倒入枪管,比原来快了近一半。”
康熙听到这里,嘴角终于露出一丝笑意:“你倒懂得因地制宜,还肯听士兵的建议,这比死读兵书强多了。”
他放下奏折,话锋却陡然一转,“朕听说,你在扎尔格朗图时,胤禵说罗卜藏丹津被劫逃脱,你当时去了现场,可有发现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这个问题带着试探,胤禩心中一凛,却没有回避:“回皇阿玛,现场确有厮杀痕迹,也有士兵受伤,只是……有两处让儿臣生疑。
一是罗卜藏丹津的坐骑——那是匹西域良驹,寻常人追不上,可现场却没留下多少马蹄印,倒像是故意绕着走,怕被人追踪;二是看守的士兵,伤都在手臂、肩膀这些非致命处,且伤口整齐,不像是拼死抵抗时留下的。”
他没有直接指责胤禵,只客观陈述观察:“儿臣当时没敢声张,一来没有实据,二来怕影响兄弟和气,更怕扰乱西北军心,便只让人加强巡查,暗中追查罗卜藏丹津的踪迹。”
康熙点点头,没再追问西北的事,反而靠在椅背上,目光望向窗外的银杏叶,慢悠悠地开口:“你在西北待了半年多,见了那边的百姓疾苦,也管过军务调度,如今回京了,说说看,你觉得当下咱们大清,最该解决的事是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