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一、出口导向型经济如何导致了总需求膨胀
banner"
>
讨论中国目前的宏观经济格局以及未来一段时间的经济走势,就不能不从2007年讨论起。
因为这一轮经济周期应该从2007年算起,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2007年我们的经济发展遇到了一个问题,就是国内价格体系全面上涨。
大家知道,通常经济学家分析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的时候,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这就是价格。
2007年国内价格的全面上涨,引起了我们各个方面的极大关注。
经济学上通常把价格分解为三种价格,我们讲到价格问题的时候,通常指的是这三种价格的统一。
第一种价格就是消费品价格,比如食品的价格,服装的价格,家电的价格,等等。
消费品价格指数在国际上被简称为CIP,通货膨胀这个问题是和消费品价格连在一起的,当消费品价格涨得过快时,就会出现通货膨胀的问题。
第二种价格叫投资品价格,像钢材的价格,水泥的价格,铝合金的价格,等等,有时也叫生产资料价格,统一称它为投资品价格,国际上称之为PPI。
如果投资品价格涨得过快,就会引发经济过热的问题,经济过热这个范畴,是和投资品价格连在一起的,如果投资品价格涨得过快,我们就会担心是否会出现经济过热。
第三种价格就是资产价格。
资产价格主要指两种价格:一种是股票的价格,另一种是房产的价格。
大家注意到,我国的CPI指数构成里没有包括房价,因为房产虽然是最基本的消费品,但房子可以保值增值,所以,国际上都把房产的价格统计在资产价格里,当资产价格涨得过快的时候,就会引发经济泡沫,所以经济泡沫的范畴是和资产价格连在一起的。
上述价格体系中的三种价格构成如果都上涨过快,就会带来各种问题。
2007年以来国内相关产品价格基本上都全面上涨。
首先,资产价格普遍涨得过快。
2007年的三四月份,资产价格快速上涨,所以,当时我们很担心会不会出现经济泡沫的问题。
等到了五六月份的时候,投资品价格也跟着涨上来,甚至有的投资品价格涨了80%。
到了六七月份,我们担心会不会出现经济过热。
再往后,2007年8月份的时候,专家判断,消费品价格不会上涨,但没有想到,到了第四季度,消费品价格也涨了上来。
由上述可见,2007年,我们相继经历了三种价格的全面上涨,上涨给我们带来了通货膨胀、经济过热和经济泡沫的三种压力,这种不利局面在我们新中国成立以来还是第一次出现。
在改革开放以后,我们有过消费品价格比较快的时期,例如1984年到1996年这段时间,我们的消费品价格上涨到了两位数,最高的时候,到了19%。
但是,这段时间的价格成因,主要是消费品价格上涨,所以,我们当时的主要压力是通货膨胀,因此,主要工作是反通货膨胀。
第二次价格上涨是从2003年6月开始,主要是投资品价格涨,消费品价格没有涨,别的价格也没涨,所以,2004年到2005年的工作重点主要是解决经济过热的压力。
目前,三种价格力量一起上涨,在中国的经济生活中引发出三种问题,这是我们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遇到的新问题。
而且这三种价格一起上涨还会出现联动效应,比如,为解决某一种价格出现的问题,还会诱发另外一种价格上涨。
所以,我们认为2008年的经济环境是最困难的一年。
到了2008年5月初,我国价格总体趋势还是属于高价位运行状态。
2008年年初我们曾预计消费品价格在2008年4月份会降到8%以下,其结果还是超过了3月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