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在1998年9月,四川航空公司的总经理杜定欢,因为涉嫌卷入了牟其中走私飞机案,在立案侦察阶段,自缢身亡。
第七,受到恐吓,焦虑成灾。
2000年8月,重庆新特药老药房的老总陈华,由于在此前调整了药品价格,将自己药房中药品的价格平均降低30%,从此他就不断收到恐吓电话,导致自己精神恍惚,跳下长江自杀。
河南某个私立学校的老总,在开办学校几年后颇有成就,一日起突然不断收到威胁电话,索要钱财,因此,他整日担惊受怕,惶惶不可终日,停了自己所有的手机和电话,亲朋好友一概不见。
这些原因导致了企业家的心理状况不佳,有些人总是怀疑身边的人背叛自己,防他们就像防贼一样;有些人总是莫名其妙地对员工们发脾气,尽管员工们并没有做错任何事情;有些人总是感觉很孤独,找不到可以倾诉的贴心朋友,因此闷闷不乐,抑郁缠身;一些人总是担心自己的企业会偏离正常的经营轨道,压力过重;还有一些人甚至对这个社会充满了失望,从而产生“出家”
的想法。
很多企业家由于心理承受能力到达极限而最终酿成惨剧,这也给其他企业家提供了活生生的教训,千万不要再讳疾忌医,企业家们要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同样重要。
其实心理疾病都可以求助于心理医生,通过和医生们相配合,企业家自己适当地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来缓解自己的压力,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维护自己心理和身体的双重健康。
所以,企业家们要正确对待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
如果感到自己的承受力已不适合再干企业的时候,就一定要收手,不要再勉强自己,否则,对自己将是灾难,甚至连命都要搭进去,而且也会毁掉企业。
3.正确对待自己的作用
企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企业家的才干和智慧,知名企业背后肯定有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对此人们都是认可的,因而提出要尊重企业家和善待企业家的问题,希望我国产生出更多更优秀的企业家。
这是社会的共识。
但是对企业家自己来说,则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的作用,要看到自己的成绩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切不可有那种“舍我其谁”
的“帝王思想”
。
如果具有这种思想,必将会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做出非理性甚至违法的事情,我们在这方面的教训实在太多了。
企业家在社会对自己的作用评价很高的时候,要认识到自己经营成就的取得,首先有机遇的问题,是才干加机遇的结果;其次是企业员工的配合,企业员工协助自己实现了自己的经营理念,贯彻了自己的经营战略;再次是社会各方的大力支持,是社会为自己发挥才干提供了舞台,任何个人的成就都离不开当时的社会环境。
总之,企业家要把自己的作用同企业及社会的共同努力联系在一起,切不可过高地夸大自己的作用。
如果过高地夸大自己的作用,必然会听不进别人的有益建议,甚至只能听奉承之语,而不能听忠言劝告,偏听偏信,最后就会一意孤行,为企业和自己带来巨大的损失。
尤其是过分地夸大自己的作用时,往往总会产生企业或社会对不起自己的不好思想,老觉得企业或社会委屈了自己,心理极度不平衡,因而总是想向企业或社会索取回报,从而会做出有违常理或法律的事情,结果受损害的都是自己。
我们有些企业老总在退休之前或退休之后的心态不平衡,大都是起因于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作用,往往过度地夸大自己的作用,总认为企业或社会对不起自己。
对国有企业来说,确实有一个要尊重企业家利益的问题,我们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够,但对企业家自身来说,在思想上不能过多地有那种不平衡思想,要有理有规有序地获得自己的应有利益,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当一个企业家过分夸大自己作用时,往往是该引退而不引退,最终会既有害于企业,也有害于自己。
这样的案例在中国太多了。
有一位我比较熟悉的企业老总,他对于他所经营的企业确实立过汗马功劳,该企业的创立及发展确实与他的个人努力分不开,但是他年过六十之后,我发现他确实已经有些力不从心,无法适应企业发展的新要求了,因而我劝他该成功引退,但是他却认为这个企业就是他搞起来的,认为企业离不开他,坚决不退,而且还因为我的这个建议而和我疏远了,结果是最后出了事,而且涉及法律问题。
因此,任何企业家都不能太夸大自己的作用,似乎离开自己地球就不转了,其结果却是毁了自己并危及企业。
有一次有位企业家来看我,我发现他有些“狂”
,似乎只有他才能办好企业,所以我给他写了个条幅,条幅上只有一句话:你以为你是谁。
并告诉他,将此条幅挂在自己办公室,每天多看几眼有好处,可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总之,企业家必须要正确对待自己的作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