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可是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韩国的韩宝钢铁公司、起亚集团、真露公司等一系列巨型企业相继破产,据有关经济学家分析,破产的最根本原因就是“盲目扩张”
。
另外,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当索尼公司扩张到美国的娱乐业和房地产业以后,由于不了解相关产业的具体运营,使得索尼公司在1994年成为世界上亏损最多的公司。
目前,很多国际知名跨国公司已经接受了盲目多元化的教训了:菲利普公司卖掉了自己的彩电生产线,西门子卖掉了生产大家电的子公司,百事公司放弃了快餐业和饭店,通用公司卖出了15家零配件厂,爱立信公司放弃了自己的手机生产,等等。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呢?因为曾经盲目的并购、扩张、多元化,不但没有使这些企业达到“1+1>2”
的结果,相反,竟然造成了“1+1<1”
的恶果,有的甚至沦落到“1+1=0”
的悲惨境地。
所以,国内的企业家们最好还是忘掉什么世界五百强,扎扎实实地从最基本的、最简单的事情做起。
要做那些自己有能力做好的事情,切不可有不切实际的想法,“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的妄想千万不能重演,其结果只能是既害己,又害人。
因此,企业家们要正确对待自己的经营能力。
如果自己感觉到自己已经江郎才尽时,就应该自动退出,不要干自己所不能为之事。
有些企业家明明能力不行了,应该自己退出,但却非要自己经营企业,结果导致企业完蛋。
人贵有自知之明,企业家应该正确把握自己的经营能力,千万不可太自负。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有些人的创新能力不够了,整合能力不够了,就要明智地退出,这种退出行为是伟大的,而并不是无奈的选择。
2.正确对待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
有位企业家告诉我:当他晚上听到自己的企业在经营方面的好消息时,高兴得整夜睡不着觉;但当听到自己的企业在经营上不好的消息时,烦躁得整夜睡不着觉。
我听后告诉他说,你的心理承受能力有了问题,一定要注意。
提到企业家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时,就是要看企业家们自己的心理极限是多少。
开办企业,企业家当然希望一切都能够按照自己所预想的发展,但是在充满风险的市场中,这是不可能的,企业家要对企业可能遇到的困难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另外,当面临选择时,企业家要好好考虑一下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如果过于高估自己的经营能力,一旦失败,自己能够对多大的亏损额看得开;如果过于低估自己的经营能力,一旦错失良机,自己会对多大的预期收入损失额想得通。
这也就是讲,企业家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做到无悔于自己的选择。
人们一般都会把企业家和名誉、金钱、权力、享受等联系在一起,但是却忽视了企业家的付出。
商场如战场,企业家为了企业的发展,需要时刻保持警觉,绷紧神经,很少有能够放松自己的机会,他们一般都和压力、竞争、劳累、焦虑、失眠、苦闷等紧紧地绑在一起,所以他们的精神压力比一般人要高很多。
在一些发达国家,人们常说,成功的企业家背后都有两种力量在支撑:一个是法律顾问,解决企业的种种纠纷;另一个就是心理医生,处理企业家自身的心理问题。
但是在中国,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对于看心理医生一直有着一种根深蒂固的误解,认为只有精神病才会去医院看心理医生,看心理医生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
所以,当企业家由于心理压力过重而无法释怀时,或是他们不把心理方面的危机看作是一种疾病,因而也就不会去看心理医生;或是他们畏惧人言,不敢去看心理医生。
而他们一遇到无法排除的心理压力,或是去娱乐场所一醉方休,或是求神拜佛,求卦算命,更可怕的是有些人希望可以用工作填充自己,让自己没有空闲考虑其他问题,结果却导致压力更大。
可想而知,这些消极化解压力的方式根本就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所以,一旦企业家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超过了他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他们就可能精神崩溃。
目前我国企业家们的心理健康状况非常令人担忧,经过几家调查组织的调研显示,在企业家们中间,自杀者有之,杀人者有之,发疯者有之,逃遁者有之,犯罪者有之,抑郁者有之……他们的心理状况问题已经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