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实践证明,企业家为了获得短期利益的短视行为和企业的短命是密不可分的。
一般说来,我国的民营企业出生快,死亡也快。
据统计,全国每年有15万家民营企业成立,但同时每年又有10万多家民营企业倒闭;民营企业有60%在5年内破产,有85%在10年内死亡。
究其原因,我国的民营企业家们抱有很强的机会主义想法,很多人都是靠着制假造假而起家,并把这些手段当作自己屡试不爽的武器。
一些企业家认为,开办企业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地赚钱,他们把企业当作是单纯的赚钱工具,为了获取一些比较好赚的短期利益,他们甘冒巨大风险,一旦企业出事,立即改头换面,重新组建一个新的企业。
急功近利容易导致企业家的短视行为,使企业家们产生投机的心理,这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的做法,完全摒弃了企业的长期发展,这是很多中国民营企业根本长不大的主要原因。
对于企业家来讲,逐利是他们工作的应有之意,但是,这里有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之分,追逐短期利益不能忘了长期利益,尤其是在目前社会相关监督机制日益健全的市场经济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的做法,会让这些短视的企业家最终被淘汰出局,并且很难获得东山再起的机会。
2.正确对待政治的**
企业家的本职工作是搞好企业,虽然企业家在经营企业中离不开政治,但企业家绝不能“玩”
政治。
在我国现阶段条件下,更要注意这一点。
中国几千年来一直提倡“学而优则仕”
,认为进入仕途发展是社会中最优秀人才的最佳选择,在目前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情况下,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他们,作为优秀的企业家也同样有机会进入仕途发展。
正是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和现实情况所带来的机遇,很多企业家取得一定的成绩之后,就要求拥有一定的政治发言权,从而真正名正言顺地树立起自己的社会地位,光宗耀祖。
一部分企业家创办企业的初衷完全是为自己捞取政治资本而铺路,他们把进入仕途作为自己终身追求的目标,老实说,这部分人并不是真正的企业家。
而另外一部分企业家原本并不打算和政界搅和在一起,但是由于自己企业的成绩斐然而被动地获得一些政治资本,由此得到了很多意料之外的好处,从此也就流连忘返,迷恋于政治了。
由于企业家的贡献巨大,他们获得一定的政治权力也是无可非议,所罗门的格言中曾说,“假如一个人勤勉敬业,他将在国王面前站立,而不与小人为伍。”
但是如果过于专注于政治而忽略自己的企业发展,那就完全本末倒置了。
当前很多企业家顶着各种政治头衔,什么政协委员、人大委员等,活跃在各种政治场合中,以至于人们根本就不清楚他们究竟是企业家还是政治家。
而且,很多企业家最后因为没有很好地处理“官场”
和“商场”
的关系,不仅没有获得自己预期的政治资本,而且也因此荒废了自己的主业,导致企业的运行出现问题。
事实上,对于一心想做好实业的企业家来讲,和政治过于接近是非常危险的。
也许企业家可以靠着政治特权而获得一些赚取巨额利润以的机会,但这只会是风光一时,而不可能长久一世。
清朝后期的“红顶商人”
胡雪岩,曾经官至三品,并且富可敌国,可以说是风光无限,但是最终也是落得被抄家的下场。
曾经获委任为朝鲜的新义州经济特区的最高行政长官杨斌,想要依靠拉起政治大旗做虎皮大衣,最终也落得锒铛入狱的下场。
历数中国历史上的诸多富豪,自古到今,最为风光者多与政治结缘,比如吕布韦、邓通、董贤、石崇等,因此他们积累财富的速度很快而且数量极大,但是也正是由于和权力太过接近,他们家业败落的速度也是快得惊人。
权力的**是很巨大的,而且在中国尤为突出。
然而,政界历来都是风云瞬息万变之处,人们都说商场上处处危机,遍地陷阱,但是政界也是如此,并且这两种风险并不完全一样,应对的权变之策也不尽相同。
而且商界和政界的行业准则、成功的评价标准、成功的目标都完全不一样,企业家如果在商场失意,可能会导致自己倾家**产,但是一旦企业家在政界失败,结果很可能是要搭上自己的性命。
所以,如果企业家真正想把自己的企业办好,最好能够和政治保持适度的距离,美国独立运动的领导人之一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原则就是,“永不谋求职位,永不拒绝职位。”
3.正确对待名誉的**
企业家因为成绩和贡献巨大,获得各种名誉是完全应该和必要的,对此我们不应有任何非议,而且企业家的名誉也会成为企业的无形资产,有利于企业经营,但是企业家不能被名誉所**去沽名钓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