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天中文网

二新体制磨合期的任务和特点(第3页)

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尤其是成本优势往往表现为农民工的收入长期低下,基本生活难以提升,这就加剧了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压力,因而是非常不利于发展的。

我们不能靠牺牲农民工的利益搞成本优势,把竞争力放在农民工收入低下的基础上。

因此,我们必须在发展中实现发展方式的转轨,要从成本优势转向技术优势,推动技术创新。

再造发展的新优势,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3.实现社会公平

对于新体制所充满的活力以及它所带来的强大的效率作用,似乎人们基本上都是认可的,对此人们并没有太多的分歧,但有人认为新体制过分强调了效率,而忽视了公平。

注重效率而忽视公平,似乎是现在不少人对新体制的一种流行性评价,但这种评价是没有实践根据的,而且也是不符合理论逻辑的。

这种评价的最根本错误,是将效率与公平绝对地对立起来了,似乎只要强调效率,就必然会有害于公平,而要强调公平,就必然要放弃一些效率。

实际上,效率与公平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融合在一起的。

试想,如果一个体制缺乏公平,那么它还能形成效率吗?如果一个体制没有效率,那么我们还能将其称之为公平吗?有人需要并认可那种没有效率的所谓公平体制吗?我想,不会有人想要那种没有效率的所谓的公平的。

因此,效率与公平实际上是相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效率包含着公平,公平反映着效率,它们之间不是相对立的,因而不是注重了公平,就会损害效率,更不是注重了效率,就会损害公平。

所以,要科学地理解公平的问题。

我们现在强调的公平,包含了以下的要点。

第一,公平并不是指社会收入的均等。

在讨论社会公平问题时,有人经常将收入差距作为评价社会公平的重要指标,因而据此认为现在收入差距过大,从而引发了社会不公平。

这种观点是非常值得商榷的。

其实,传统体制下的“大锅饭”

,虽然实现了人们收入的均等化,但它同样也是一种严重的社会不公平,因为它损害了贡献大的人的应有利益,多贡献而不能获得多收入,这也是一种极度的社会不公平,正是因为这种严重的社会不公平,所以才极大地挫伤了人们的积极性,从而使得国民经济失去了活力,没有效率。

因此,不能将收入差距作为评价社会公平的唯一指标,实际上收入均等不仅不能反映社会公平,而且还往往会严重地损害社会公平。

我们评价社会公平的最主要指标,是看人们的机会是否均等,机会均等下的收入差异是正常的。

当然,机会均等在现实中往往是难以做到的,充其量只能是一种趋向,因而我们也要在承认收入差距的条件下,注重对收入差距的调节,但这种调节并不是因为收入差距反映了不公平,而是因为机会均等的条件没有充分实现,因而需要调节。

我们认为,在机会均等条件下,因为个人禀赋与努力而形成的收入差距,并不反映社会公平不公平的问题,这种差异的存在是正常的,这种差异本身就是公平。

社会公平在于机会的均等,而不在于收入的均等,仅从收入差距上很难判定公平与不公平。

第二,坚持公平的关键是消除行政垄断和权钱交易。

人们对新体制有意见,例如有人认为新体制有些不公平,但这种意见并不是说效率本身引起了不公平,而是指传统体制中未能加以改革的弊端带来了不公平。

现在人们有不公平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人们认为行政性垄断及权钱交易,使得一些人获得了并不是靠自身努力而获得的利益,因而人们反感的是行政性垄断和权钱交易,对于那些靠自身禀赋和努力而获得较多利益的人,人们并不反感,并没有认为这种情况也是不公平。

因此,人们的不公平感并不是来自于效率本身,而是恰恰来自于和效率相对立的行政性垄断和权钱交易,因而不能把缺乏公平的帽子戴到新体制头上,不公平的现象是由传统体制的未能真正改过来的弊端形成的。

因此,要实现社会公平,关键是要深化体制改革,重点在于打破行政性垄断和消除权钱交易,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大力推进政府体制改革,完善民主政治,从而消除行政性垄断和权钱交易的体制基础,可以说,没有政府体制改革的深化,没有良好的民主政治,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社会公平。

第三,公平并不是笼统地比较人们的财富。

在讨论收入差距及社会公平时,人们经常将某些企业所有者的财富与普遍劳动者的收入相比较,这样比较的结果,当然使人们感到社会收入差距太大,似乎社会很不公平。

但这种比较方法并不合理。

因为在企业所有者的财富中,有一种财富是属于企业法人财产,我们不能将这种法人财产完全等同于自然人财产。

自然人财产与企业法人财产并不是一回事,甚至有本质性区别。

企业法人财产虽然会给所有者带来一定的财富,但企业法人财产的主要作用在于维系企业的投资与经营活动,在更大程度上是为社会作贡献,例如为社会创造就业机会,为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为政府提供税收,企业法人财产只有在完成这些社会贡献的基础上,才能给所有者带来一定的自然人收入。

因此,企业法人财产并不像自然人财产那样,全部是为个人利益服务的,例如,如果有一个人有50万元的自然人财产,就可以直接将它们用于自己的个人消费,但是当个人财产表现为法人财产的时候,人们就不能随便将它用于自然人消费了。

因此,不能将个人的企业法人财产作为自然人财产,并用它去同普通人的自然人财产相比较,从而得出收入差距太大、社会不公平的结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从港综签到成为传说重生在夫君登基前从四合院开始的旅行毒奶影帝的相亲人生七零之彪悍娘亲现在我想做个好人末日:小姐姐没了我怎么活重生八零前程似锦督主大人是个妻管严蒸汽朋克下的神秘世界小良药斗罗之开局签到祖龙武魂末世:全球领主乾元劫主快穿女配又在打脸了纳米崛起酒店供应商姑娘她戏多嘴甜我的纸片人都是龙傲天干赢那个赘婿文男主异度高校[无限]悠闲修道人生我的魔王老婆超宠我诸天:从四合院开始打卡太古霸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