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因而非公有经济一开始是被限制于小生产和流通之中的。
但是非公有经济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只要你允许它存在,它就会到处发芽、开花和结果,而不会只限于被人为限制的狭小范围内,因而到了1997年中共十五大的时候,它已不再是“必要补充”
,而是占据了“半壁江山”
,因而我们开始承认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尤其是中共十六大和十七大,我们开始承认它与公有经济具有同等的“国民待遇”
,并强调非公有经济要在法律上和竞争上同公有经济具有平等的地位,即人们所讲的“两个平等”
。
由此可见,非公有经济的发展过程,也是我们在理论上不断创新的过程。
上述以国有经济改革和大力发展非公有经济为特征的现代产权制度改革,引发了整个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变革和社会体制的变革。
例如,资本这种生产要素不仅同其他生产要素一起创造了财富,而且也按贡献一起参与了财富的分配,最终形成了按要素贡献分配收入的分配体制。
又例如,随着对产权的认可和保护,我们在人权体系上不仅仅尊重人们作为自然人所拥有的所有权利,而且也尊重人们作为财富拥有者所拥有的财产权,从而形成了以尊重人权、尊重财产、尊重契约为特征的法治社会。
再例如,在现代产权制度的基础上,我们开始形成混合经济体制,这种混合经济体制不仅使得整个国民经济充满活力,而且也为社会和谐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的体制基础。
总之,现代产权制度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最为重要的基础性改革,是新体制形成的深厚基础和出发点。
2.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就开始触及市场经济问题,但那个时候人们往往并不直接提市场经济,而是强调市场机制和市场调节,因为那个时候我们还将市场经济当作资本主义范畴来批判,不允许公开讲我们要搞市场经济。
自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至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前,人们似乎从实践中已经感知到我们必须要搞市场经济,但又因为受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束缚,不能在全党意识上突破市场经济这个理论禁区,因而曾经在党的决议上有过三个不承认市场经济,但又试图发挥市场机制和市场调节的作用的提法,一个是1978年提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一个是1984年提出“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一个是1987年提出“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其中后一个提法当时因为有主张市场经济之嫌,所以在1989年“六四”
风波后批评市场化改革方向的时候,这个提法就又被放弃了,又回到“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这个提法上。
由此可见,市场经济这个理论禁区在当时是不允许染指的。
因此,在这段时间,当时主张中国要搞市场经济的同志的理论表现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公开主张搞市场经济,不过,他们的观点一般很难在主流媒体上发表;另一种是变相地主张中国要搞市场经济,他们将市场调节和市场机制当作与市场经济相同一的范畴来使用,将计划经济当作与宏观调控相同一的范畴来使用,强调市场调节和市场机制的基础性调节作用,把计划经济的作用限定于宏观调控的范畴之中。
我曾详细地拜读过这些同志的论著及文章,他们所讲的市场调节和市场机制,和我们现在搞的市场经济在内容上并无任何区别,只不过是叫法不同而已;他们所讲的计划经济和现在人们所讲的宏观调控在内容上没有太大的差别,只不过是表达方式上有些差异而已。
因此,在当时条件下,许多主张中国要搞市场经济的同志,只是因为中央还未正式承认中国要搞市场经济,所以不得不用变相的方式将中国改革向市场经济的方向上推动,这也是中国经济学界的特有现象。
直到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后,我们才正式承认了市场经济,在中共十四大上提出要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现在的三十年中,我们就市场经济问题实际上主要讨论了四个问题:第一,中国到底要不要搞市场经济?争论的结果是中国必须要搞市场经济。
第二,中国应该搞什么样的市场经济?我们曾经提出过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等提法,但最终的正式提法是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最基本属性是现代市场经济。
第三,中国如何搞市场经济?对于这个问题,中共中央曾经发过两个关于发展和完善市场经济的文件,一个是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一个是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这两个决定提出中国搞市场经济必须遵守市场经济原则,建立包括市场体系、市场机制、市场秩序在内的完善的市场制度,并根据市场经济要求而改革经济体制的各个方面,形成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包括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收入分配体制、农业经济体制、区域经济体制、宏观经济体制等。
第四,搞市场经济会出现什么问题?实践中人们认识到,搞市场经济最容易出的问题是腐败和行政性垄断问题,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我们要防止和消除出现各种权力寻租的问题,要把反腐败和消除行政性垄断作为重要问题来抓。
市场经济本身并不会引发腐败和行政性垄断,腐败和行政性垄断恰恰是市场经济的对立物,但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某些体制漏洞确实会引发腐败和行政性垄断,因而要大力反腐败和反行政性垄断。
市场经济改革现在虽然在我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那种以姓社姓资的观点来批评市场经济的观点已经基本上没有了市场,但是仍然有人对市场经济存有偏见和疑虑,例如2004年就有同志公开发表文章说市场经济搞多了,计划经济搞少了。
这种观点虽然已经没有了意识形态方面的色彩,不再将市场经济作为资本主义范畴来批判,但却往往以关注民生的面貌而出现,例如认为市场经济带来了收入差距过大,引发了下岗失业,降低了一些人的生活水平,等等,因而这种观点是有社会基础和容易引起民怨的。
因为现在还有不少人经常把破产和失业同市场经济联系在一起,将收入差距同市场经济联系在一起,似乎市场经济给人们带来的不仅仅有效率,有财富的快速增长,还有痛苦和麻烦。
实际上,这种观点是不对的。
因为,市场经济作用的结果确实会引发企业破产和个人失业,但这并不是市场经济的错,而是某些企业和个人的经营行为及能力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了,需要“退场”
了,市场经济只是作为裁判而将他们罚下场而已,因此,错在被“罚下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