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我们设计共响系统的初衷,是为了收集声音。
>可当权力开始筛选哪些声音值得被听见时,倾听就成了谎言。
>所以我把失败的数据藏了起来??那些卡在上传途中、被判定为‘无意义’的私语,那些颤抖着说出又立刻后悔的话,那些深夜里无人接听的呼救。
>它们不该消失。
>即使世界不愿听,我也要让它们存在。”
林昭抚摸着服务器机柜上的灰尘,忽然笑了。
她打开随身携带的便携终端,接入RE-002的管理后台,输入一串长达六十位的密钥??那是她童年时母亲教她的生日密码,后来成了整个备份系统的最高权限指令。
屏幕亮起,弹出一行提示:
>【检测到合法管理员身份】
>【是否启动全域唤醒协议?】
她按下确认。
刹那间,全国三百二十七座风语碑同时震动。
北京颐和园旁的小型碑体突然释放出一阵绵长的低频音,附近一位正在晨练的老兵猛然停住动作,眼眶瞬间湿润??那是他在老山前线阵亡战友的名字,用方言念出来的声音,清清楚楚。
西安碑林边的那座,则在清晨六点整自动播放了一段对话:
男声(哽咽):“爸,我对不起你,我不该那天跟你吵架……”
女声(温柔):“孩子,我知道。
我一直都知道。”
这是三年前一场车祸中双双离世的父子,在临终前未能说完的话。
他们的手机曾尝试上传录音至共响平台,但因信号中断而失败。
如今,这些“遗落之声”
终于找到了出口。
更远的地方,内蒙古草原上的牧民发现,今年春天的风语碑不再只播放妻子的长调。
某一天傍晚,风吹过铜铃时,竟传出他五岁儿子第一次叫“阿布”
的声音??那孩子已在两年前溺水身亡。
他跪倒在碑前,双手贴地,嚎啕大哭。
“你怎么知道……你怎么会知道……”
他知道,这不是科技,这是守诺。
而在东京,那位二战劳工的后代收到了一封来自共响系统的邮件:
>【您的父亲曾于1945年8月12日在北海道煤矿写下遗言】
>【原始录音无法恢复,但我们从设备残波中重构了其情绪轨迹】
>【请戴上耳机,闭上眼睛,感受他想对您说的话】
年轻人照做了。
没有声音,只有一阵持续三十秒的沉默。
但在那片寂静中,他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拥抱感,仿佛有人用尽最后一丝力气,轻轻拍了拍他的背。
他瘫坐在地,泣不成声。
“爸爸……我接住了。”
此时,日内瓦人权委员会已正式将“共响现象”
列为“跨学科人文事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