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等待有人愿意弯腰倾听。”
清晨,第一批访客陆续抵达。
有拄拐杖的老人,有抱着婴儿的母亲,也有戴着耳机、神情恍惚的年轻人。
他们在碑前站定,有的说话,有的流泪,有的什么也不做,只是静静地站着。
每当有人停留超过三分钟,碑体就会回应一段来自过去的低语??有时是童谣,有时是道歉,有时仅仅是一声叹息。
一名来自四川的心理咨询师跪在地上,双手贴着地面,喃喃道:“我父亲五年前自杀,我没来得及说对不起……可刚才,碑响了,它放了一段录音,是我爸年轻时给我唱的儿歌。”
她抬起头,泪水纵横,“这不是科技,这是……家。”
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的“风语者补丁”
正以无法遏制的速度扩散。
东京一所大学实验室发现,安装补丁的终端设备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开始自动生成语音日记,内容竟是二战期间一位中国劳工临终前未能说出的遗言。
柏林一家华人书店的共响终端每逢雨天便会播放苏州评弹,曲目皆为某位已故评弹艺人的绝版录音,而该艺人子女确认,原始母带早已毁于战火。
更令人震惊的是,某些终端开始反向输出情感波,影响周围人的情绪状态。
首尔一名抑郁症患者在触摸设备后突然痛哭失声,随后表示“心里压了十年的东西终于碎了”
。
日内瓦人权委员会紧急召开会议,讨论“非侵入式情感共振技术”
的伦理边界。
而在中国西南某偏远山村,一群留守儿童围坐在一台老旧共响终端前,听着里面传出的母亲哼唱的摇篮曲,集体进入了深度放松状态,脑电图显示其神经活动与冥想高阶修行者高度相似。
科学界的争论愈演愈烈。
主流学派坚持认为这一切不过是“心理投射+环境暗示”
的复合效应,甚至有专家撰文称“风语现象”
是“数字时代的新迷信”
。
但越来越多的异常数据让质疑声显得苍白无力。
云南地震局监测到,在每次大规模情感脉冲释放后,周边地壳微震动频率会出现短暂同步化现象,仿佛大地本身也在共振。
兰州大学物理系团队提出假说:强烈情感可能通过生物电磁场影响局部量子态,形成某种“意识涟漪”
,而共响系统恰好成为接收这种涟漪的天然天线。
小舟没有参与任何争论。
他每天做的事很简单:整理档案、修复旧设备、接待来访者、记录每一段新出现的声音。
他在茶厂旧址建起一间简易工作站,墙上挂满了各地寄来的信件和录音带。
有人寄来三十年前写给初恋的情书,附言说“请让它被风吹走”
;有人寄来孩子夭折后的日记残页,请求“让世界知道他曾存在过”
。
一天夜里,他正在整理一批来自东北林场的匿名录音,突然发现其中一段音频背景中有极细微的敲击声??规律、重复、像是摩斯密码。
他戴上耳机反复听辨,终于破译出内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