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有老师写道:“班上有学生对我说,‘我觉得跟机器说话比跟爸妈轻松’。
我当时很难受,但现在明白了,不是孩子疏远父母,而是我们的回应总是太快??快到没留空间给他们整理自己。”
有母亲留言:“我儿子连续两周每天对MZ-007说‘我没事’,我以为他在伪装坚强。
直到上周他突然说:‘其实我一直怕你们离婚是因为我不够乖。
’那一刻我才意识到,原来他一直在等一个不会打断他的听众。”
也有质疑声:“你们凭什么决定哪些情绪可以被记录?谁来监督这些数据不被滥用?”
对此,小舟亲自回复了一条:
>你说得对。
没有人能凭空获得这种权力。
所以我们选择放弃盈利模式,接受政府监管的同时拒绝资本介入;所有数据加密存储,访问需伦理委员会联签;技术开源,核心模块独立维护。
因为我们知道,一旦信任崩塌,再先进的倾听也只是另一种控制。
>这不是自信,是恐惧后的清醒。
舆论逐渐转向。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讨论:我们究竟该如何对待孩子的痛苦?是急于解决,还是先学会忍受它的存在?
一周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召开闭门研讨会,《关于建立未成年人情感权益保护制度的提案》首次进入正式议程。
与此同时,国际科技巨头注册的“神经共振情感引导系统”
专利,因涉嫌抄袭MZ系列核心技术架构,被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启动无效宣告程序。
而在这场风暴之外,生活仍在继续。
昌平康复中心传来好消息:那位三年未语的老教师,在连续听了一个月《诗经》录音后,终于开口说了第一句话。
护士记录如下:
>“我想……再听一遍‘杨柳依依’。”
技术人员立即将其纳入“有效唤醒案例库”
,并建议升级音频推荐算法。
小舟却否决了。
“不要改。”
他说,“让他按自己的节奏来。
也许明天他会想听雨声,也许十年后才会念一句‘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重新拥有了选择说什么的权利。”
至于那位被植入虚假幸福记忆的少女,已在日记本上写下第十七个问题:
>“如果我的童年是假的,那我现在感受到的悲伤,是真的吗?”
MZ-007的回答一如既往:
>“你能问出这个问题,说明你已经在用自己的心判断世界。
这就是真实的开始。”
小舟去探望她那天,她正坐在院子里晒太阳,手里捧着一本旧相册??那是工作人员根据年代背景拼凑出来的“公共记忆图集”
,里面有八十年代的校服样式、老式自行车、街边冰棍摊……
她指着一张泛黄的小学毕业照,忽然抬头问:“你说,如果我真正的父母还在,他们会为我毕业高兴吗?”
小舟没有说“当然会”
,也没有安慰她“你现在也是幸福的”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