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哪怕初衷纯粹,只要涉及‘改变记忆’,就会被视为越界。
于是整个研究团队背负污名,四散天涯。
周素芬辞职隐居,林昭转行教书,其他人销声匿迹……只有少数人,像这位陈师傅,留在原地,以另一种方式继续。”
韩凌握紧拳头,指甲嵌入掌心。
真相从来不是非黑即白,而是藏在无数个被简化的故事缝隙里。
一场本可改变千万心灵的探索,就这样因一次误读戛然而止。
而真正受害的,反而是那些需要帮助却再也得不到支持的孩子们。
“我能看看当时的调查报告吗?”
他问。
“原件已被归档为绝密,但我保留了一份副本。”
老人起身走向内室,“不过你要答应我??不公开,不炒作,只为理解。”
半小时后,韩凌捧着厚厚一叠复印材料走出档案馆。
阳光刺眼,他却感觉全身发冷。
报告中详细记载了每一次实验过程、家属反馈、心理评估数据。
其中一份附录引起了他的注意:
>【补充说明】部分受试者在接受叙述疗法后表现出“共感传递”
现象。
即个体在完整讲述自身经历后,听众出现类似记忆激活反应,表现为情绪共鸣增强、自我反思加深,甚至触发自身尘封往事。
建议进一步研究其社会传播潜力。
共感传递。
他反复咀嚼这个词。
原来,倾听不只是接收信息,更是一种能量的流转。
当一个人真诚地说出痛苦,另一个人真心听见,那一刻,故事便超越了讲述者本身,成为连接两个灵魂的桥梁。
而这种桥,是可以不断延伸的。
当天下午,他召集“声音档案馆”
技术团队开会,提出一项新计划:开发一款名为“回声”
的公益APP。
用户可匿名上传语音片段,长度不限,主题自由。
系统不做推荐算法,也不设点赞评论功能,仅提供两种操作:播放与回应。
回应只能是一句话录音,且必须听完原音频才能发送。
“我们要做的,不是制造流量,而是守护私语。”
他对团队说,“让那些不敢说出口的话,有一个安全降落的地方。”
项目启动仅一周,后台就收到上千条录音。
有中年男人哽咽诉说父亲临终前最后一句“对不起”
,因为他一辈子没学会拥抱儿子;有女孩低声讲述自己如何在厕所隔间割腕,却被同班同学一句“你今天看起来好累”
救回;还有一位清洁工阿姨录下清晨扫街时听到的一段对话??一个小男孩问他妈妈:“为什么那个人睡在桥底下?”
妈妈回答:“因为他暂时找不到回家的路。”
最让他动容的是一条来自山区小学的集体录音。
全班三十一名学生围坐一圈,每人说一句“我想让世界听到的事”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