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
更让胡悦颠覆认知的,是有次在大街上撞见吴霞夹着烟卷的模样。
那时候村里抽烟的都是老爷们,姑娘家连闻见烟味都得躲着走,可吴霞却把烟卷夹在满是皱纹的指间,点火时嘴角还叼着烟嘴,吞云吐雾的样子比男人还熟练。
胡悦当时惊得差点掉了手里的账本——女人竟然也能吸烟?这想法在她脑子里炸开,跟天崩地裂似的,好半天都没缓过神。
往后再看吴霞抽烟的样子,胡悦更觉得瘆得慌:老妇人指间的香烟明灭闪烁,烟雾裹着她满是褶皱的脸,一会儿清晰一会儿模糊,活像山里传说的精怪。
可社员们却不这么觉得,因为吴霞能用烟盒变出“宝贝”
——她把烟盒外层的硬纸壳糊成金箔大元宝,里层的锡纸叠成亮闪闪的小银锭,逢年过节或是谁家办丧事,就迈着裹过小脚的碎步,挎着包袱走家串户。
她的招数也阴损,进门从不问“你买不买”
,直接把包袱往桌上一摊,捏出三两个金元宝、四五枚银锭子,声音慢悠悠的,却带着不容拒绝的劲儿:“大元宝五毛一个,小银锭两毛一个,你家要三个大的五个小的,总共三块二,零头给你抹了,算三块。”
社员们看着她头上裹着的青布帕子,都浆洗得发白了还叠得整整齐齐,再瞧瞧她满脸的皱纹,想着“这么大年纪了也不容易”
,大多不好意思跟她争执。
更重要的是,虽说年轻人觉得她是装神弄鬼,可村里的老人们心里,还揣着些神神道道的念想,总觉得吴霞能“通阴阳、晓吉凶”
,万一得罪了她,会招晦气,所以见了她都客客气气的,不敢说半个“不”
字。
有回村西头的张老太家孙子病了,找公社卫生院的大夫看了好几回,高烧还是不退。
张老太急得直哭,偷偷摸去吴霞家,让她给孙子“驱驱邪”
。
吴霞摆了张供桌,点上蜡烛,把用烟盒做的元宝银锭烧了,嘴里还念念有词。
没想到第二天,那孩子的烧还真退了——其实是大夫开的药起了效,可吴霞却到处宣扬“是我求神显了灵”
,把这事儿当功绩,逢人就说,硬是把自己塑成了“半仙”
的模样。
就这样,社员们就算打心眼儿里讨厌吴霞,见了面也得笑脸相迎,点头哈腰的。
毕竟村里不管是红事白事,都得仰仗她:后生娶媳妇要她选良辰吉日,闺女出嫁要她主持仪式,就连谁家老人过世,都得让她算“出殡的时辰”
。
胡悦曾试着在社员大会上讲“要相信科学,破除迷信”
,还拿着公社发的宣传册给大家念,可没几个人听进去,反倒有老人私下说“胡丫头是城里来的,不懂咱乡下的规矩”
,渐渐的,还有些社员见了她都躲着走。
胡悦正为这事儿憋屈,大哥从城里寄来的信让她一下子开了窍。
信里写着:“我们的心灵寄托是革命理想,可老百姓也需要精神寄托,这不是对错,是意识形态的不同。
翔宇先生都说‘要存异求同,和而不同’,只要这些念想不害人,不搅乱社会,暂时顺着他们也无妨。”
从那以后,胡悦不再硬着头皮干预社员们的“信仰”
,可跟吴霞的梁子却结得更深了。
吴霞见胡悦不再拦着她“办事”
,却总觉得这知青是在跟自己作对,常在社员堆里说胡悦的坏话:“那胡干事啊,就是城里来的娇小姐,懂啥乡下的规矩?上次还说我搞的是封建糟粕,我看她是想断了大伙儿的念想!”
:()1977年高考又一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