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新郎官自己不能骑车带新娘——那是司仪——多半是村里德高望重的老支委的特权。
这算是有排场的!
寒酸点的呢?套上家里拉粪的老牛车,或者借辆吱呀作响的驴地排子车。
老牛“哞——”
,慢悠悠;毛驴“嗯啊嗯啊”
,节奏分明。
这两种牲口的二重奏,就是婚宴现场最精彩、最接地气的背景音。
席面上,乡亲们送的贺礼也实在。
送张喜庆的年画,贴墙上能看一年。
关系近些的亲戚,送几尺花布或者蓝布。
新郎的铁哥们儿,那得拿出真本事——千方百计搞来老白干!
瓶子五花八门,白玻璃瓶,带点浅绿的汽水瓶,外面煞有介事地糊上手写的红纸标签:“女儿红”
、“三碗不过岗”
、“打虎英雄”
——反正怎么热闹怎么来,带着点洞房花烛夜的隐秘调侃。
可这酒……胡强盯着刘队长手里那瓶琥珀色的液体,心里透亮。
婚宴上那点供销社凭票供应的酒哪够?尤其席散了,那些没过足瘾的老少爷们还要凑一起“第二场”
。
这额外的酒水怎么来?多半靠那些在灰色地带游走的“能人”
。
也许是半夜里敲开走村串巷的酒贩子那扇隐秘的门,也许是哪个在县里酒厂有点门路的远房亲戚悄悄塞过来。
在一切都靠国家统筹的年月里,这些暗地里流动的物资,就是悬在刀尖上的营生。
那些酒贩子,走在路上都得竖着耳朵听动静,说是“走资派”
的尾巴,一点不为过。
可他们的存在,偏偏又戳中了某些无法言说的饥渴,填补着计划铁幕之下那些细小的缝隙。
就像眼前这位刘队长——胡强的目光落在那张被油灯映得忽明忽暗的沟壑纵横的脸上。
老汉平时爱抿两口,可名声清正得像村头那口老井的水,连公社主任都挑不出毛病……“这酒,再精贵……”
刘队长粗粝的声音打断了胡强的思绪,他端起自己那个豁了口的粗瓷碗,酒液晃荡,“可也比不上俺闺女……”
“咣当!”
门外突然一声脆响,像是什么搪瓷盆砸在了地上,紧接着一串慌慌张张、由近及远的脚步声,踩碎了屋檐下将化未化的冰溜子。
:()1977年高考又一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