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折)百钧弩发。
(竖)万岁枯藤。
(捺)崩浪雷奔。
(横折弯钩)劲弩筋节。”
无一莫不是对自然的回溯与再表现。
但是,这种对自然的回溯与再表现,在不同的书者笔下却各不相同。
自然只有一个,但书者的年龄、气质、情感、性格、情绪、意志千差万别,于是不同书者所表现的汉字线条赋予汉字无限多样的变化和各不相同的自然生机,可以说,书法的线条是两种生命的汇通与神合,一是自然世界,二是书者的生命世界,书法是自然生命与书者生命的融合一体。
虽然说书法是对自然世界的模仿与凝固,但不同的书法体对自然的模仿是不同的,故古人有六体书的产生皆来源于自然意象之说,“隶如立,行如行,草如走”
。
如大篆,法于自然之鸟迹,鸟为禽类,爪着地而留其迹,多为个字形。
鸟迹亦虚亦实、亦粗亦细、亦润亦枯,浑厚中实,如锥画沙,形断而意连也;行书,法于动态之物,似晨鸡将飞,暮鸦欲下,气候通流,动静皆和;草书,则囊括万殊,裁成一相,宇宙宏阔尽在其中,造化之姿,神变无极,故云“天地何处不草书”
。
当然,书法对自然的模仿、凝固与展演又绝不是外部的、表象的,而是要抓住自然生命的精神内核,映射出自然万物的无限联系与鸢飞鱼跃的蔚然生机。
这样,就要求书法的每一个笔画,每一个字,首先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可以也必须看出其独立的存在。
但书法又是凝固与反映自然的,必须抓住自然之间花开草长、万物勃发、鸢飞鱼跃的生命力以及万物之间的无限联系。
这样就要求书法作品中的每一个笔画,每一个字,都不是死板的,而是包含着生命的气韵,如自然般神采飞扬。
同时,照宇宙万物而创造出来的书法作品,本身也应该是一个活的生命有机体。
书法中的每一笔画与每一字之间又宛如自然万物之间的联系,要求血脉相连、经络贯通,成为一个联系无所不在的整体。
因此,王羲之说作字要“筋脉相连”
,项穆则求“回互飞腾”
,康有为则说:“书若人然,须备筋骨血肉,血浓骨老,筋藏肉洁,加之姿态奇逸,可谓美矣。”
这些,用以评价书法的审美要素“神”
、“气”
、“骨”
、“筋”
、“肉”
、“血”
等概念,无一不展示了其源于一个自然生命的有机共同体,是活物、生机之间的气韵流淌的大化联系。
汉字观物取象的起源品格,其潜在的艺术表现力,除影响到书法,还影响到中国的绘画、篆刻等艺术,以及中国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
其中,字象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与易象交织并行的,两者共同影响产生了中国重象、重体悟,轻概念、轻逻辑的文化思维。
《易》之八卦来源于圣人对宇宙万物的既“仰观”
又“俯察”
,既观远又观近,既观大又观小,这种全方位、立体的模拟与感悟,体现为“意”
与“象”
的融合。
在这一点上,易之取象的特点与特征是与汉字之取象特征高度互动的。
易之表达方式很大程度上受到汉字之表达方式的影响,而春秋以降,易之文化品格,又进一步强化了汉字乃至汉语系中以象尽意的传统特征,对中国的文艺学、美学影响重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