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作者虽身处荒野,寄居陋舍,但却能以一种常人难以拥有的超然洒脱态度来体味欣赏这种生活,体现了一种知足常乐、随遇而安、宠辱不惊、优雅豁达的人生态度,这是作者在经历风云变幻、世事沧桑、人生磨难、人事纠葛、接受中西两种文化影响后所形成的精神风貌的综合体现。
中国知识分子惯从儒道那里寻找精神的庇荫所。
儒家的入世和道家的出世思想影响的结果,是中国的知识阶层形成了“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的人生态度。
但考究中国历史,历代知识分子一生通达者少,穷途末路的时候多。
因此,感怀伤世、悲老叹秋、消极颓废的人生观普遍存在于中国知识分子之中。
梁实秋的人生观虽受道家思想熏染,但一扫其中的消极颓废色彩,呈现出积极明朗的色调。
在《穷》一文中,作者告诉我们,人不能取消“穷”
的存在或阻止“穷”
的降临,但必须正视它,“人的一生,就是和穷挣扎的历史”
。
在《中年》一文中,他把40岁当做生活的新开端,“别以为人到中年,就算完事”
,“四十开始生活,不算晚”
,“中年的妙趣,在于相当的认识人生,认识自己,从而作自己所能作的事”
,体现出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雅舍小品》在取材上回避时代重大题材和热点问题,也不谈政治,多截取“小”
的生活题材,关注身边琐事,男人、女人、孩子、客人、猪和狗,无所不谈;汽车、理发、住房、送行、下棋,无所不写。
在细微琐碎的生活题材中寄托情感趣味,描摹人生百态,展现世相人情,针砭人性弱点,思考人生哲理。
《女人》一文中,作者以敏锐的洞察力和幽默的笔调,对女人的喜欢说谎、善哭、善变、话多、胆小、嘴杂等种种特性进行了善意的调侃和揶揄。
而在堪称姊妹篇的《男人》中,作者又以一种自嘲的方式,一针见血地刻画了男性的脏、懒、馋、无聊、自私、谈女人等缺点。
《握手》《送行》和《谦让》等文敏锐发现了中国传统礼仪中所体现出的虚伪的人性弱点,《握手》一文,作者以亲身经历写出了“握手”
中所遭受虚伪的痛苦:“第一是做大官或自以为做大官者,那只手不好握。”
因为“他常常是挺着胸膛,伸出一只巨灵之掌,两眼望青天,等你趁上去握的时候,他的手仍是直僵的伸着,他并不握,他等着你来握。”
这种程序化的、冷漠的被握,确实毫无真诚可言,但又不得不进行,所以梁实秋视之为痛苦。
《送行》一文中,本应“纯朴真挚,出之以潇洒自然”
的“送行”
,却成为和拜寿送殡一样的应酬礼节之一。
《谦让》描写中国的宴会中常见一种互相让座的“谦让”
现象,让座现场,往往是“你推我让,人声鼎沸”
,但“直到大家的兴致均已低落,该说的话差不多都已说完,然后急转直下,突然平息,本就该坐上座的人便去就了上座,并无苦恼之相,而往往是显着踌躇满志顾盼自雄的样子”
。
前恭后倨,表里不一,虚伪的面目昭然若揭,对“谦让”
这种中国传统“美德”
进行不动声色的讽刺。
握手、送行、谦让等都是每个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礼仪细节,因为熟悉,所以人们常常忽略和遗忘了对其真实本质的审视和把握,但作者却能于这种司空见惯的生活细节中敏锐地发现其隐匿的虚伪本质,同时对孕育这种礼仪细节的儒家文化也进行了一种反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