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叭儿狗”
,挂着“铃铎”
的“山羊”
、“革命小贩”
、“政治奸商”
、“洋场恶少”
,等等。
鲁迅摄取了人物灵魂,勾画出社会世态,其形态是十分丰富多样的,这构成鲁迅探索改造“国民劣根性”
的重要部分。
其三,自我人格的真实写照。
鲁迅自己说:“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地解剖自己。”
(《写在〈坟〉后面》)他后来称自己像普罗米修斯那样窃来“天火”
,不完全是为了给别人以光和热,本意是“煮自己的肉”
。
(《“硬译”
和文学的阶级性》)只有无情地解剖自己,才能准确地解剖别人。
因此,只有像鲁迅这样能够严厉地解剖自己的人,才能准确深刻解剖中国民族的国民灵魂。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鲁迅被誉为中国的“民族魂”
。
鲁迅的杂文是以议论为主的文学散文,是辩证的理性思维与感性的形象思维高度融合、有机结合的产物。
这一特性,决定了鲁迅杂文带有鲜明的艺术特质,即集中体现出议论的形象化、理趣化和抒情化。
(1)形象化。
鲁迅曾对自己杂文的艺术手法有一个基本的说明:“我的坏处,是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类型”
,因此,他的杂文并不局限于描写这一个具体的人与事,而要使它具有历史的概括性和普遍性,成为这一类人和事的图像和标本,这就是鲁迅所说的“常取类型”
。
有时借助想象、联想创造出带有比喻和象征性的形象和意象,如“落水狗”
、“叭儿狗”
、“夏三虫”
、“二丑”
等形象,“黑色的染缸”
、“小摆设”
等意象;有时以起绰号或漫画方式,如“革命小贩”
和“洋声恶少”
;有时描摹人物的动作、声口、心理,如鲁迅嘲弄说,现在中国的“有根”
学者和“尤其”
的“诗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