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在《茶馆》中,老舍放弃了传统话剧围绕一个中心人物、抱定一件事发展剧情的结构法,而采取了以人为主、以人带事的“人像展览式结构”
,其特点是,以刻画人物群像为主,多人多事多穿插,以总体的象征性反映社会风貌。
这种结构无疑突破了传统话剧舞台的限制,极大拓宽了戏剧的表现生活的容量。
老舍有意识地突破编剧常规,挣脱情节链和过分戏剧化的框范,称自己的写法多少有点“新的尝试”
,“没完全叫老套子捆住”
。
[5]这种“新的尝试”
不无受到其小说创作思维的影响。
[6]老舍将其小说创作中着意人物刻画的美学观念,及其小说塑造人物的成功经验用于戏剧创作,于是有了《茶馆》这样一部以人物取胜、以生活化见长的话剧。
老舍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对世界的独特认知,选择“老北京大茶馆”
和“三个旧时代的生活横截面”
作为“人像展览”
的时空场域,刻画了出入茶馆的70多个人物,其中有名有姓者多达50人。
对于众多人物,老舍不仅以“主要人物自壮到老贯串全剧”
、“次要人物父子相承”
的编剧策略,有效避免了人物群像戏可能造成的一片混沌,而且“始终把眼睛盯在人物的性格与生活上”
,让每个人物都带着各自的身份背景、生活经历、性格特征和目的上场,在日常生活场面的铺陈中完成一个个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速写。
[7]因此《茶馆》中每一个出场人物,即便戏份极少,也能有血有肉、个性分明地立在读者或观众面前。
“人像展览式结构”
的独到之处还在于,并不着意展现人物完整的人生历程,即便是贯穿性的主要人物,也刻意虚化其生活背景,仅截取人物在茶馆中的具实片段加以呈现,却能收到言少意多的艺术功效。
这得益于老舍对每一幕戏中最能凸显人物性格的“重头戏”
的精选,这些“重头戏”
看似随意穿插,却于世态万千中极其精练地展示特定时代国人的生活情状、精神形态,并折射社会进程的重要关节。
这一构思,为老舍纵横自如的铺排功夫和“神龙见首不见尾”
几笔点亮人物的精到笔力提供了挥洒空间。
老舍的这种艺术功力在《茶馆》第一幕中体现得最为充分,这幕戏以不长的篇幅一下就活画了20多个各具神采的人物,并以小见大、以一当十地勾勒出整个清末社会朝廷腐败、犬牙横行、民不聊生的纷乱世相:晚清末年,人声鼎沸、生意兴隆的大茶馆里接连上演了“鸽子之争”
、“贫农卖女”
、“秦常分歧”
、“秦庞斗嘴”
、“常四爷被捕”
、“庞太监买妻”
等彼此之间无甚关联的故事,每个故事都是三言两语就达到**,矛盾冲突“一触即离”
,转入下一个场景;各组事件之间还穿插着江湖骗子、人贩子、朝廷爪牙等社会渣滓的各种肮脏勾当,以及茶馆掌柜、众茶客对不同事件持有的微妙态度。
时代洪流中错综复杂的矛盾通过多元分布的人物关系得到生动展现,不同人物的命运在相互映射中,暗含诸多意味深长的历史文化隐喻,留下无尽的释读空间——这些都为《茶馆》增添了动人的艺术魅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