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天中文网

第三 各类创作的成就及其特点(第3页)

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的呼声;《人到中年》则通过中年女知识分子陆文婷的遭遇,提出了“知识分子不公正待遇”

的问题;张贤亮和从维熙的小说大都以监狱中的政治犯为题材,表现人性的苦难,被称为“大墙小说”

;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则表现了农民在那个特殊年代里遭受无情剥夺的遭遇;《剪辑错了的故事》通过两个时代人民对待八路军和革命干部的不同态度,反思了“文革”

所造成的灾难性后果;而长篇小说《芙蓉镇》则通过一个美丽的女人胡玉音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遭遇,将反思的触角跨越“文革”

,一直延伸到解放初期。

“伤痕反思小说”

作为“政治化”

的小说,它们呼应着新时期政治的变革,对于“文革”

政治有反思后的否定,也有儒家式的对于苦难的感恩;同时由于它们多以受难者为叙述对象,因而洋溢着人道主义的**。

在格调上,此类作品多有情绪宣泄、申辩性和概念化的倾向。

“改革小说”

是80年代初期小说的另一种类型。

其主要的作家作品有张锲的《改革者》、柯云路的《夜与昼》、张洁的《沉重的翅膀》、李国文的《花园街五号》、陆文夫的《小贩世家》《美食家》、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贾平凹的《鸡窝洼人家》等。

蒋子龙是改革小说创作上倾心用力的代表,他的《乔厂长上任记》《一个工厂秘书的日记》《锅碗瓢盆交响曲》《赤橙黄绿青蓝紫》等曾引起社会的广泛反响。

改革小说主要呼应着新时期“改革开放”

的政治变革,塑造了一大批“改革者”

形象。

在表现内容上具有泛政治化的倾向,所塑造的人物大多具有封建时代的清官或独裁色彩,而且拘泥于当时时代的政治理想,缺乏超越性的思考和艺术表现力。

单纯而强烈的政治性,热情似火但缺少意蕴的语言,简单的改革与保守相对立的冲突设置,叙述和描写的粗糙,艺术审美的孱弱,都使得其艺术生命所行不远。

在80年代初期的小说中,“知青小说”

是一个独特的类型。

主要的作家作品有竹林的《生活的路》、叶辛的《蹉跎岁月》、梁晓声的《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张承志的《黑骏马》、史铁生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王安忆的《本次列车终点》、孔捷生的《大林莽》以及路遥的《人生》和《平凡的世界》等。

其中路遥和他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影响最大。

延及8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的还有李锐的《黑白》、张抗抗的《隐形伴侣》、老鬼的《血色黄昏》和梁晓声的《雪城》《年轮》等。

知青小说书写了一代“下乡知青”

的生活遭遇与青春记忆,从一个侧面再现了那个时代单纯的社会梦想、知识分子的启蒙意识以及他们引以为自豪的人民情怀;同时也有着伤感的人生经历,理想主义的自我完善追求。

“知青小说”

普遍带有以自传性“我”

为叙述中心的抒情小说的情调。

80年代中期,伴随着时代思潮变化和文学意识的逐步自觉,小说作家开始有意疏离平面化的政治叙述,或将触角伸向传统的民间文化“寻根”

,或走向形式和思想皆为叛逆的现代主义先锋实验,或者走向原生态的生活之中。

“寻根小说”

代表性作家作品有阿城的《棋王》、韩少功的《爸爸爸》、扎西达娃的《系在皮绳扣上的魂》《西藏,隐秘的岁月》、莫言的《红高粱》、贾平凹的《野山》、郑万隆的《异乡异闻》、王安忆的《小鲍庄》等,此外如汪曾祺的《受戒》《大淖记事》、林斤澜的《矮凳桥传奇》、冯骥才的《神鞭》《三寸金莲》、邓友梅的《烟壶》等描写市井风情的作品,亦可归入。

这些小说的内容涉及传统文化或民间文化的多个层面。

作家在“文化寻根”

的审美描写中,展示了对待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或以启蒙精神观照,表现其愚昧;或将其作为文化精神之源泉,表现其精湛和深厚;也有在表现其现代化背景下的落寞和消亡的悲哀。

但总体上以认同和接受为主导倾向。

寻根小说怀古恋古泥古,有原始主义倾向,同时不无赏玩倾向和民粹倾向,甚至有意凸显地方主义文化趣味。

但在叙事艺术探求方面付出不少努力,比如扎西达娃、莫言的小说在乡土叙述中融入了“魔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农门娇妻:家养暖夫致富记怪物乐园开局逃荒:拿休书在古代种田养崽厂督有喜之萌宝赖上门掌珠令起源之科技帝国京城第一神捕,你管这叫狗腿子?催妆我成了山海界灵从大周开始穿越成为皇帝:我称霸天下!退休大佬在豪门兴风作浪逆转重生1990穿越成弥勒怎么办名门盛宠:误惹钻石Boss圣龙图腾左道江湖我在末世开商店格兰自然科学院被迫饲养疯批奶狗后,我真香了皇后是只小猫咪我哥是动物之主[快穿]侯门风华:拜见极品恶婆婆穿成年代文男主前妻末世重生之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