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天中文网

第七 先锋小说(第6页)

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的“优美”

与“宏阔”

,可以说,他的小说已达到了对诗境的想象、营构的层面,叙述始终自由地徘徊在白描与摹写、虚实相结合的领域,故事不仅耐读,文势亦极其流畅,而且还让我们对自己的阅读获得美学的自信。

苏童小说叙事中弥散出来的那些或忧伤、或颓废、或衰败、或妙不可言、或纯净幽远、或悲凉缠绵的情调和气息,让我们体察到苏童的小说叙事的独特魅力。

从这个角度讲,这也是苏童挟中国传统小说的古典、浪漫余韵,切近20世纪现代叙事与修辞策略的现代艺术理念的具体体现。

张学昕:《先锋或古典:苏童小说的叙事形态》,载《文艺评论》,2006(4)。

8.与苏童一同崛起的那一代作家,普遍缺乏从正面表达自己的文化理想和灵魂追求的能力,这种缺乏所暴露的绝不是他们的写作才华的缺陷,而是他们的理想与灵魂本身的缺陷。

他们如此亢奋地展示着人性的黑暗和灵魂的糜烂,可是他们从一开始就缺乏强大的精神力量用以洞穿这种黑暗与糜烂。

他们无法与他们的文学对象拉开审美距离和理性距离,而是完全沉溺其中,最后,他们终于被他们所描绘的黑暗与糜烂所同化,他们的创作丧失了主体性。

他们只能以黑暗描绘黑暗,以糜烂描绘糜烂,一个时代的文学,就这样走到了穷途末路,至少是走到了困境之中。

我这样说,并不意味着我要谴责这一代步入困境的作家,相反,我倒想利用今天的机会,表达我对他们的尊敬与同情,因为从一开初,我就看见他们举起逃遁与反抗的旗帜,向着一种绝无前途的文学挑战,他们当时的英勇与决绝,我至今记忆犹新。

与其用虚假的光明掩盖人性的黑暗,不如披头散发直面人性的黑暗,这就是80年代中期崛起的那一代作家暗中恪守的文学信念。

作为一代挑战者,找到这样的文学信念是可以理解的。

从此,他们一头扎进了人性的黑暗之中,极尽细腻地体味着黑暗与糜烂,久而久之,不知不觉间,他们竟然异化为黑暗与糜烂的感受器,而完全丧失了一个作家的主体性和一个活动着的灵魂的主体性。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一代作家都是牺牲品,他们为着将文学从那套虚假的庄严与光明中拯救出来,为着将自己从那种意识形态化的文学观念中拯救出来,不惜跳进真实的黑暗中,从而被黑暗渐渐吞没。

将笔触伸向人性的黑暗,这是作家应有的权利。

我丝毫不怀疑作家的这种权利。

但是,以黑暗写黑暗未必就是文学的真谛。

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

作家在自己所构筑的艺术世界,正应该是这样的上帝,他应该在没有光的地方创造光,这才是伟大的作家。

这是我对作家和文学的第一要求,如果说这个要求未免太高的话,那么我的第二要求则是较为一般的要求。

我在上文曾经写过:“他们的笔一直在这样的苦难和这样的困惑中沉重地徘徊,不知精神的出路在哪里,似乎也不知文学的出路在哪里。”

我们也许不应苛求每个作家都立时找到这样的“出路”

,但是,我想要求每个作家对于这样的苦难和困惑至少要有情感的担当。

在这个多灾多难的世界,作家也许确实什么都不是,确实对一切都无能为力,但他无论如何应该对人类无可挽回的悲剧命运作情感的担当。

糜烂、麻木、冷漠,在任何时候都是文学的天敌,是作家的陷阱。

人类生活越是暗昧,就越是需要那些伟大的灵魂成为光明的生长点,以支撑人类的希望。

一个伟大的作家,就应该拥有这样伟大的灵魂。

一种伟大的文学,就应该回**着这种伟大灵魂的呼吸与歌叹。

摩罗、侍春生:《逃遁与陷落》,载《当代作家评论》,1998(2)。

泛读作品

格非:《褐色鸟群》

孙甘露:《请女人猜谜》

余华:《许三观卖血记》

苏童:《一九三四年的逃亡》

评论文献索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玄学大师穿成豪门弃妇[古穿今]修道种田平天下DOTA2:中单之神木叶:从解开笼中鸟开始!开海重生退婚后偏执大佬成我裙下之臣快穿之为你如愿我要做皇帝快穿之我真的不记仇诸天轮回:从港综开始你异能很强,但下一秒就是我的了一人之开始的道爷开局签到武当山疯了!顶流死对头来我婚礼抢亲了娇软师妹疯批后,全师门跪舔称臣当钓系beta意外怀孕后我真不是法爷都市逍遥邪医大宇之上抽卡救不了诡异世界国民闺女三岁半我真就想当个厨子啊阳神冠军侯天家小农女又谜又飒一箭破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