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天中文网

第四 革命样板戏(第4页)

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评论文献索引

王元化.论样板戏.清园论学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刘艳.“样板戏”

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语境.戏剧文学,1996(3).

杨健.革命样板戏的历史发展.戏剧,1996(4).

李中.样板戏能算“红色经典”

吗?.文摘报,1997-8-14.

谭解文.三十年来是与非——“样板戏”

三十周年祭.文艺理论与批评,1999(4).

陈冲.沉渣泛起的“艺术本体”

.文学自由谈,2001(3).

陈吉德.样板戏:女性意识的迷失与遮蔽.上海戏剧,2001(9).

傅谨.“样板戏”

现象平议.大舞台,2002(3).

孙书磊.艺术和艺术的历史——试论样板戏批评史中的本体失位.大舞台,2002(1).

刘起林.“样板戏现象”

:政治文化诉求蚕食审美的病态生命体.理论与创作,2004(6).

姚丹.“无产阶级文艺”

理论、实践及其成效初析——以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为中心.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6(3).

拓展练习

因为样板戏与生俱来的政治色彩,使它和意识形态之间呈现了“剪不断,理还乱”

的错综复杂关系,致使无论怎样评说也难免有“是非之嫌”

,纵观40年来的样板戏研究,主要有两种视角,一种是从政治、道德角度出发否定样板戏,一种是从文学、艺术角度出发肯定样板戏。

例如,关于样板戏的思想艺术内涵。

**后的权威看法,是把样板戏作为“文革”

文学的代表作,着重批判它们观照生活阶级斗争极端化的眼光、人物形象塑造“高大全”

反人性的内涵和“三突出”

的艺术模式。

另一种看法则着力强调其“民族传统美德”

与“新的时代精神”

相结合中爱国主义、民族气节等道德共同性的侧面,并进而肯定其为“红色经典”

,是因为“作品的意识形态外壳和它的艺术内涵常常可能并不完全一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农门娇妻:家养暖夫致富记怪物乐园开局逃荒:拿休书在古代种田养崽厂督有喜之萌宝赖上门掌珠令起源之科技帝国京城第一神捕,你管这叫狗腿子?催妆我成了山海界灵从大周开始穿越成为皇帝:我称霸天下!退休大佬在豪门兴风作浪逆转重生1990穿越成弥勒怎么办名门盛宠:误惹钻石Boss圣龙图腾左道江湖我在末世开商店格兰自然科学院被迫饲养疯批奶狗后,我真香了皇后是只小猫咪我哥是动物之主[快穿]侯门风华:拜见极品恶婆婆穿成年代文男主前妻末世重生之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