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20分钟之内也被小分队一举拿了下来。
程光炜:《〈林海雪原〉的现代传奇与写真》,载《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
4.汲取传统英雄传奇的艺术表现元素,在结构方式、叙述模式、叙述节奏、叙述视角等方面都体现出中国传统英雄传奇的风采。
《林海雪原》是以消灭许大马棒、座山雕、九彪和马希山四个匪帮为贯穿全书的主要故事,构成小说叙述的主要线索。
在四个主要故事和与之相对应的战争方式(奇袭、设圈套、将计就计和周旋)的叙述之外,又适当地插入了捕获一撮毛、巧遇蘑菇老人、少剑波和白茹的恋爱、夹皮沟发动群众、智斗河神庙道人等,以及多种日常生活场景的故事。
这明显地体现出传统小说注重故事性、传奇性,以及以情节为中心的叙述方式和“大故事套小故事”
的结构方式特征。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林海雪原》还体现出对传统侠义小说的继承。
“关于侠义小说的叙事模式,在不同的理论家的归纳中有不同的形式,然而无论在何种形式中,都不会缺少血债与报恩这些基本的元素。”
无论是传统还是现代的经典侠义小说,主人公所遭遇的杀父或灭门的“血债”
往往是故事的起点,他们大都带着深仇大恨踏上漫漫复仇之路,并最终以报仇雪恨的结局完成故事。
在《林海雪原》剿匪故事的开端,作者叙述了少剑波率领小分队急驰增援被土匪袭击的杉岚站的故事。
当少剑波和小分队赶到杉岚站时,看到的是包括姐姐在内的“六男三女,都用刺刀剖开了肚子,肝肠坠地,没有了一只耳朵,只留下被刺刀割掉的痕迹”
的惨烈场景。
就《林海雪原》整个故事而言,剿匪是党赋予的革命任务,是以革命伦理为前提的。
但是,开篇的“血债”
叙事,明显带有传统侠义小说主人公复仇故事的个体伦理道德色彩。
“血债”
不仅一下子把读者带进了他们所熟悉的传统侠义小说的文化氛围中,引领读者与主人公一同进入正义的复仇之旅,而且“从此以后的全部剿匪故事都可以视为这一逻辑的展现,小说中所有的主要正面人物——无论是杨子荣这样的小分队战士还是普通的百姓都有亲人被杀害的痛苦经历,为亲人成为他们最为内在的冲动,也成为了叙事的动力与方向。
通过这样的叙事策略,《林海雪原》将政治使命转述为一个道德化的中国故事。
‘革命’穿上了‘传统’的外衣。”
这种用传统侠义小说的故事模式表现现代的革命内容,足以显现出作者受传统小说话语影响之深刻程度。
徐亚东:《茫茫林海英雄谱——〈林海雪原〉创作、影响史话》,见樊星主编:《永远的红色经典——红色经典创作影响史话》,145~146页,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8。
泛读作品
刘流:《烈火金钢》
刘知侠:《铁道游击队》
评论文献索引
侯金镜.一部引人入胜的长篇小说——读《林海雪原》.文艺报,1958(2).
李希凡.关于《林海雪原》的评价问题.北京日报,1961-08-03.
宋遂良.英雄传奇的终结——试论建国初期革命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
李扬.《林海雪原》与传统小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4).
颜敏.历史记忆与英雄传奇——“十七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