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第二节钱锺书
banner"
>
内容提要
钱锺书是位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学者型作家。
他的小说创作主要集中在20世纪40年代:短篇小说集《人·兽·鬼》写于抗战初期,1946年结集出版;长篇小说《围城》于1944年动笔创作,1946开始在《文艺复兴》上连载,1947年5月由晨光出版公司出版。
钱锺书是位智性型的讽刺小说家,文风纵横恣肆、辛辣谐趣。
高密度的知识含量、睿智幽默的喜剧笔法、精湛精警的比喻艺术、丰富精妙的意象构建使他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卓尔不群。
其创作一方面着力揭露抗战存在的黑暗现实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种种病态,有着强烈的现实主义情怀;另一方面又致力于将外向型的阶段性的民族苦难提升到对人类终极价值和生存困境的体察上来,显现出浓郁的现代主义色彩。
繁多精辟的比喻是钱锺书小说语言的重要特色,也是他沟通现实主义创作与现代主义思想的桥梁。
《围城》的书题就是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隐喻,在婚姻之困的表层意义下蕴含了极为丰富的哲理寓旨。
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不仅描绘了知识分子在婚姻面前的尴尬,更揭示出人类生存的集体困境和永难克服的人性弱点,“围城”
即是人类延存的基本状态。
这一认识不仅体现在《围城》中,而且在《人·兽·鬼》中也得到显现。
文章中俯拾即是的比喻都是围绕“围城”
这一总体性的喻体得以展开,小说在语言狂欢的同时又紧扣文章题旨而不流于油滑,显得错落有致、别有情趣。
对人类身困围城的悲剧性命运的揭示,钱锺书采取的是居高临下笑看芸芸众生的客观态度,始终用理性来节制自我情感的介入。
理性的全程监督、比喻的批量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作品的情感感染力,但却摆脱了传统文学悲慨兴怀的感伤哀怨,使作品意象由形而下的生活形象升华为形而上的精神象征,深刻揭示了个体存在的孤独性和荒谬性。
教学建议
1.《围城》基本采用了写实手法,但总体结构又是象征的,结合评论摘要1、2、3,探讨小说主题意蕴的多义性。
2.女性主义理论为《围城》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阅读评论摘要6及相关资料,分析《围城》中的男权意识。
3.就拓展练习3展开讨论。
精读作品
钱锺书:《围城》
评论摘要
1.这部小说基本采用了写实的手法,总体却又是象征的,是很有“现代派”
味道的寓意小说。
其丰厚的意蕴,须用“剥竹笋”
的读法,一层一层深入探究。
……第一层,是比较浮面的……具体讲,就是对抗战时期古老中国城乡世态世相的描写……《围城》的第二个意蕴层面,即“文化反省层面”
……《围城》试图以对“新式”
知识分子(特别是留学生群)的心态刻画,来对传统文化进行反省,这正是作品的深刻所在……对人生对现代人命运富于哲理思考的含义,这就是作为作品第三层面的“哲理思考意蕴”
……作品象征地暗示于读者:“城”
外的人(局外人)总想冲进去,“城”
里的人又总想逃出来,冲进逃出,永无止境。
超越一点儿看,无论冲进,逃出,都是无谓的,人生终究不可能达到自己原来的意愿,往往是你要的得不到,得到的又终非你所要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