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蓝棣之.沈从文:《边城》.现代文学经典:症候式分析.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裴春芳.异质元素的“互观”
——沈从文小说的叙事话语分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7(5).
杜秀华.诗笔禅趣写田园——废名及其对现代抒情小说的影响.文学评论,1995(1).
杨义.萧乾的小说艺术.文学评论,1992(2).
刘纳.师陀创作的艺术个性.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4(3).
钱理群.试论芦焚的“果园城”
世界.信阳师范学院学报,1990(1).
余党绪.跋涉与沉思——论师陀小说的文化品格.上海大学学报,1997(2).
拓展练习
1.沈从文相信文学和文化有力量帮助人们理解人性,向善向美,重建道德感和价值体系,进而探索“中国应当如何重新另造”
。
显然,他对理想生命形式的文学追寻联系着民族改造这样艰苦又沉重的课题。
这样,沈从文走的就是经由文化和美学层面入手改造人和民族的途径,与20世纪30年代主流文学倡导的社会革命和阶级解放的方式根本不同。
沈从文以文学改造人的灵魂,“对人类的远景凝眸”
的文学理想与五四时期“改造国民灵魂”
、民族灵魂和精神重铸的基本主题是一脉相承的,民族灵魂的深掘和重造无疑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基本命题和历史使命。
从这个意义上说,沈从文的文学理想是具有现代品格。
但这种经由文化重构实现民族精神重造的方式在当时具有理想化色彩。
作为一种文化上的设计,它很难在短时期内转化成直接有效的实际变革力量。
另外,它所提供的乡村生活图式由审美和文化的层面看来是动人的,也从一个特定角度找到了民族道德堕落的病因,但从历史的角度观之却不尽然,它毕竟是从相对落后的地区认识世界的。
但沈从文的局限性也是他的独特性,他文学理想中并存着的现代性与局限性造成小说意蕴的复杂性。
对此应有一定的认识,分组讨论。
2.沈从文写形象少用工笔(难以让人捕捉到清晰的线条与轮廓),《边城》中对翠翠的叙述:“为了住处两山多篁竹,翠色逼人而来。
老船夫随便为这可怜的孤雏拾取了一个近身的名字,叫翠翠。”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
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
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的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
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出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
有肤色,有眼神,有奔跑,有停留,见出翠翠天真秀逸,羞怯中见娴雅的气质。
细读文本,分析作者刻画人物的手法。
3.试析沈从文何以被人称为“文体家”
。
(提示:沈从文对现代小说艺术的突出贡献,在于创造了非常有艺术个性的抒情小说。
“造境”
是沈从文的关键。
纯情人物的设置、自然景物与人事民俗的融合、作者人生体验的投射,加上水一般流动的抒情笔致,共同造成现实与梦幻水乳交融的意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