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天中文网

第三 梁实秋(第3页)

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卢今:《别一种风范——梁实秋散文创作论》,载《文学评论》,1994(6)。

5.那种将艺术看成是时代精神的传声筒的理论,在梁实秋的《雅舍小品》面前肯定要碰壁,因为在梁实秋的这些小品中人们几乎很难发现时代脉搏的跳动。

这就像中国宋元时代的山水画,社会的动乱,外敌的入侵,在画面上找不到丝毫的痕迹,而如果欣赏者在这种绘画中凝神,自己也会忘却社会的离乱与外敌的入侵,而进入一种空灵妙悟的艺术境界。

当然,即使是要写永久不变的人性,也要将这种人性化为具体的例证或意象,否则就不是艺术小品而是研究论文了。

高旭东:《梁实秋:在古典与浪漫之间》,76页,北京,文津出版社,2005。

6.对于优雅恬适之人生境界的体味和神往,对于世俗生活之丑陋现象的玩味和幽默,构成了《雅舍小品》初集艺术内涵的两大层面。

二者相映成趣,都把人生艺术化了。

前者把人生诗意化,后者把人生喜剧化;前者是后者的升华,多为作者言志抒怀之作,后者又是前者的衍化,是居高临下的幽默小品。

二者相辅相成,正反合一,都体现了作者俯仰自得、优游自在的雅士风度。

他在《雅舍》篇末自称:“长日无俚,写作自遣,随想随写,不拘篇章。”

的确,他心有余闲,随缘赏玩,旨在愉悦性情,调剂生活。

这种写作态度显然来自他安时处顺、出入自如的处世态度,外化为湿文容与、恬淡雅致的艺术风格,表里谐调,情理中和。

这一格调的散文,固然缺乏时代气息,不能激动人心,却富有艺术情趣和名士风雅,温柔敦厚,慰情益智;虽非时代的急需品,但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艺术品。

汪文顶:《现代散文史论》,271~272页,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4。

7.雅舍所给予之“苦辣酸甜”

,在作者看来,都是人生应得而又难得的情味,足供玩索,何复他求?这里,生活的体验已升华为审美的玩味,困苦的境遇已转化为观赏的对象,从中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审美体味对实用功利的克服和超越,是一种随缘赏玩、豁达自由的审美心态,是一种常人难以抵达的安时处顺、优游自得的人生境界,颇有刘禹锡《陋室铭》、苏东坡《超然台记》之风韵。

作者并非看破红尘,隐居斗室,而是顺应境遇,知足自娱,入乎内而出乎外,入则冷暖自知,出则优游自在,可谓出入自如,毫无滞碍。

这是一种人生艺术,是中年梁实秋长期修炼出来的一种处世妙方,是“雅舍”

精神的内核。

这种精神实质内在地决定了《雅舍》的艺术风貌,既充满生活气息又富有哲理意味,既朴素亲切又有雅人深致,舒徐自在而又简洁隽永,锤字炼句而又浑然天成,通体显得中和、适度、自然、大方。

这样的人品文调,当属于旷达俊逸、优雅淡远之类吧,与中国名士风一脉相承,在当时不能不说是一种特殊的存在。

汪文顶:《无声的河流:现代散文论集》,173~174页,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

泛读作品

梁实秋:《中年》《脸谱》《狗》

评论文献索引

柯灵.现代散文放谈——借此评议梁实秋与“抗战无关论”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7(2).

汪文顶.春花秋实圆熟雅致——略论梁实秋的散文.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92(6).

蒋心焕、吴秀亮.论梁实秋散文的独特品格.山东师范大学学报,1993(2).

袁良骏.鲁迅、梁实秋杂文比较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3(3).

秦新春.梁实秋散文艺术世界的深层结构.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5(2).

蒋心焕,吴秀亮.试论闲适派散文:兼及周作人、林语堂、梁实秋散文之比较.聊城师范学院学报,1993(2).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农门娇妻:家养暖夫致富记怪物乐园开局逃荒:拿休书在古代种田养崽厂督有喜之萌宝赖上门掌珠令起源之科技帝国京城第一神捕,你管这叫狗腿子?催妆我成了山海界灵从大周开始穿越成为皇帝:我称霸天下!退休大佬在豪门兴风作浪逆转重生1990穿越成弥勒怎么办名门盛宠:误惹钻石Boss圣龙图腾左道江湖我在末世开商店格兰自然科学院被迫饲养疯批奶狗后,我真香了皇后是只小猫咪我哥是动物之主[快穿]侯门风华:拜见极品恶婆婆穿成年代文男主前妻末世重生之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