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铺排烘托出空间的阔大;接着连续以四个“在……”
来暗示时间的辽远。
在阔大辽远的时空背景里,呈现的正是中华民族无尽的痛苦。
诗人对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满怀深情,他有太多的话语和太深厚的感情期待倾诉。
随着一组排比句的展开,诗人情感**,一发而不可收,直到最后道出心声:“我要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
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它在每节末尾重复出现,回旋往复,将诗情层层推进,诗人那样深沉雄壮的声音似乎是在对全世界呐喊:中华民族已经起来。
全诗以情绪的抑扬起伏,自然分成四节。
第一节以抑制不住的**诉说了民族的苦难以及对于超越苦难的希望。
第二、三节则以略为平静的调子叙说着一个农夫的故事。
农夫“粗糙的身躯”
逐渐被推置到画面的中心,那是一个“受难的形象”
,背负着许多的希望而又失望,却并没有绝望,而是融入到集体受难的行列里。
正是这些千千万万的受难者的勇敢和坚韧带来了民族复兴的希望。
第四节,诗人又将视线投向那广阔荒凉的时空背景,眼前是一片荒芜,身后是“多年耻辱的历史”
,然而在这无言的痛苦里,分明已积蓄着巨大的反抗力量,它将会像火山一样爆发。
所以,诗人最后仍在以带血的喉咙歌唱“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
龙泉明:《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导引:1917—2000》第二卷,186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穆旦诗的特色主要表现在内容方面,表现在对深度、宽度和密度的探索方面。
这已有一些评论家谈过。
深度,就是指他自己说过的“思想的深度”
,他认为需要表现的“较深的思想”
。
他的诗中多带有对人生哲理性的探索,或者内心的自我发掘和剖析。
穆旦在选取题材和运用形象方面,追求“现代生活化”
和较宽阔的眼界。
他的诗不仅也描绘自然风景(相对说来较少)、社会现象,而且致力于展现自己心灵的搏斗和内层的思想感情。
他在这方面比许多诗人更有意识地向深处开掘。
密度,就是穆旦的诗所追求的高度浓缩。
他注意文字简洁,精心锤炼。
他的诗中很难找到可有可无的、“过于稀释的”
句子。
为了在最少的文字中装进最大容量的思想感情,他用字几乎达到吝啬的地步。
但总的来说,他使用的都是现代口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