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巴金不追求华丽的词句,不崇尚豪言壮语,不讲求外表声势,也不赞成经院式、贵族式的东西。
他着意于自然质朴,意之所到,信笔游走,用普通的词句和平实的叙写,表现出诚恳、亲切的风格,仿佛一位长辈随意与读者闲话家常,聊起人生感悟,这与其回忆性的“老年体散文”
风格是一致的。
语言是思想感情的外衣,作家以不加修饰的话语为文,尤其能有效地传达作品“讲真话”
、“自我解剖”
的主题,特别是在《怀念萧珊》、《小狗包弟》这样充满真情实感的作品中,质朴的语言反给人以“大音稀声”
的感觉。
巴金一向认为写作技巧是为写作内容服务的,提出艺术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是自然,是无技巧。
他自己的散文,正是力求以极其自然、不着痕迹的“无技巧”
状态,来表现对社会历史、人生世态的理解和审视。
吴秀明:《中国当代文学史写真》(中),577页,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3.《随想录》的独特与深入之处,是其中对“文革”
的反省从一开始就与巴金向内心追问的“忏悔意识”
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像很多“文革”
的受害者那样,简单地把一切责任都推给了“四人帮”
,因而认为粉碎了“四人帮”
就解决了所有问题。
巴金的反省包容了对历史和未来的更大的忧虑。
……当巴金以割裂伤口的勇气揭示出这一切潜隐在个人和民族灾难之下的深在内容时,他其实也完成了对自己和对整个知识分子群体背叛五四精神的批判。
而《随想录》真正给人以力量和鼓舞的所在,便是他由作为知识分子的忏悔而重新提出了知识分子应该坚守的良知和责任,重新倡导了对五四精神的回归。
可以说,这部“遗嘱”
一般沉重深刻的“忏悔录”
,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找回了久已失落的社会良知,也以个人流血的灵魂诉说确立了知识分子的当代精神传统,这就是自觉继承五四新文化传统,自觉地成为现实社会的清醒的批判者,用现代文化来战胜社会上各种丑恶、落后和黑暗的事物。
陈思和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195、198页,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4.杨绛的文字简约含蓄,语气温婉,对历史事件多采取置身事外,做平静的审视的态度。
她将笔触专注于大时代中的小插曲,书写个人的见闻和感受。
《将饮茶》的最后一篇是《隐身衣》,她说到“卑微”
是人世间的隐身衣,“唯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而不是面对观众的艺术表演”
。
这可以看作杨绛反顾历史时所采取的基点。
不停留在一己悲欢的咀嚼上,也不以文化英雄的姿态大声抨击,而能够冷静地展示个人和周围世界的形形色色的生活和灵魂,却往往写出了事件的荒谬性,透出心中深刻的隐痛。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373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5.杨绛散文的主要成就在于以平实淡雅之笔描绘浮生众态。
她心系梦萦的是家人、家事、琐事、身边事,表现的却是大智慧、大胸襟、大境界、大时代。
胸有丘壑,笔有藏锋,平淡之中见神奇,于无声处见喜悲,这与当下流行的女性私人化写作大相径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