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首先,在情思言说方式上,他学习象征派重意象、象征、暗示的方法,使之从早期的以直抒胸臆为主转为以间接抒发为主,从而使他此期的诗歌显得含蓄、蕴藉,避免了早期诗歌情思言说的直露、浅白。
《归梦》一诗写的是乡愁。
诗歌前三节描绘回乡所见的三幅画面:丛中故家、小犬狂吠、祖母问客,在一系列意象的远近有效的铺排中渗透着浓浓的思乡情意;最后一节在意象铺排的基础上,辅之以直抒胸臆:“梦里所见的是当年的欢欣,那许多故事都演过,在祖母面前和这美的乡村”
,点化了思乡主题;而在三幅画面的描绘中又穿插了“我已是几年不归了”
的抒情独白,从而在回顾往复中使情思更显缠绵浓烈……
以间接抒情为主,以直抒胸臆为辅,这是李广田此期诗歌最主要的情思言说方式,但在某些诗歌中,他纯用间接抒情方式,以意象的并置和跳跃组成一个个画面来抒写自己不欲明言的情思,因而显得相当玄奥、晦涩,象征派诗歌在这些诗歌中留下了更深的影响痕迹。
这类晦涩的诗歌可以《生风尼》和《灯下》为代表。
“生风尼”
是英文symphony的译音,意为交响乐。
这首诗完全脱离了情感的逻辑,以一个个相互之间毫无关联的意象并置而成。
他用“鸽子铃”
“开水壶”
“酣醉梦”
和“果子落地”
等毫不相干的意象从多个角度来状写交响乐的音响,以生风尼的“永无宁息”
和喧腾来反衬生命的有限和寂寥,浸润了诗人对生与死的哲学思考,显得相当地玄奥幽深。
秦林芳:《论李广田三十年代的诗歌创作》,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4)。
7.《预言》的确奠定了何其芳早期诗风的独特基调与个性风格,并且是第一次也是最充分鲜明地体现了他的“神话情节”
。
甚至可以说,《预言》一诗仿佛真的如同一种“预言”
,预示了何其芳在整个30年代的诗歌艺术发展道路。
……从最浅显的层次看,这是一个关于爱情的体悟。
就像诗人在《梦后》一诗中也曾写到的:“生怯的手放一束黄花在我的案上。
那是最易凋谢的花了。
金色的足印散在地上,生怯的爱情来访又去了。”
这是一种基于现实层面的理解,或许诗人真的遭遇过这样一段短暂而生怯的爱情,就像一束最易凋谢的黄花,美丽但是转瞬即逝……无论诗人自己在这个爱情故事中扮演的是那个“年轻的神”
,还是那个用歌声呼唤爱情的仙女,他都经历了“失败”
……
但是,这首诗要表达的显然不仅仅是对爱情的留恋,更深一层来说,诗人是在通过这一与爱情失之交臂、得而复失的故事,传达一种对于流逝的青春与时间的惆怅与思考。
在这个意义上,“年轻的神”
更是一种象征,他象征着必将到来又定会离去的青春。
终于,青春的足音走近又消失,时间的脚步“竟不为我的颤抖暂停”
,而生命也必然“如预言中所说的无语而来”
又“无语而去”
,只给他留下一点点“空寥的回声”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