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例如“他们文学社”
就为诗的艺术自觉作出了贡献。
“我们关心的是诗歌本身,是诗歌成其为诗歌的,是这种由语言和语言的运动所产生美感的生命形式。
我们关心的是作为个人深入到这个世界中去的感受、体会和经验,是流淌在他(诗人)血液中的命运的力量。”
可见《他们》诗人是诗歌语言本体论的提出者和生命诗学的倡导者。
他们不满于朦胧诗的理想主义、英雄主义的外在承担,而认为诗的本质是生命的语言呈现。
“他们”
中的灵魂人物韩东发表的一系列诗歌见解,不仅代表了《他们》的诗学主张,也是“新生代”
诗学建设中的有开拓性的部分。
韩东从根本上对传统的诗学观进行了清算。
他在一篇文章里分析了中国人的三个世俗角色,认为中国人常被理解为卓越的政治动物、稀奇的文化动物和深刻的历史动物,而我们以往的诗歌即是这三种角色的扮相。
只有在全然摆脱了这三种世俗角色之后,诗歌才能真正地回到诗歌本身。
韩东提出摆脱三个世俗角色,意在重新界定诗和诗人的本质和范围,他清除了诗人身上的非诗的社会义务,让其回到个人的生命本体。
而诗,则是与诗人的生命有关,由语言和语言的运动所产生的生命体。
确定诗的生命本质,同时也就确定了语言乃诗的本体。
在理顺诗与诗人及语言的逻辑关系后,韩东提出了“诗到语言为止”
的著名命题。
这一命题不仅动摇了传统的诗歌本体观,也赋予了诗歌语言以新的功能和特性,即诗的语言,是呈现生命的自然语言,是生命的感觉语言。
作为新生代的发言人之一,韩东的诗歌主张是逃离诗人的社会承担、逃离诗歌语言的文化语义的,带有非文化和削平深度模式的后现代倾向。
在创作上,他的实验性诗歌提供了与朦胧诗迥异的艺术风貌。
例如,他的《有关大雁塔》就与杨炼的《大雁塔》形成鲜明的对照。
在杨炼笔下,大雁塔被赋予了浓重的历史感与人文色彩,它是民族命运的象征,是民族苦难历史的见证者。
而韩东笔下的大雁塔就是一座平平常常的建筑物,没有被人格化,也没有被赋予深层的崇高的文化内涵:“有关大雁塔我们又能知道些什么我们爬上去看看四周的风景然后再下来”
。
他的另一首诗《你见过大海》,也是去除大海通常被赋予的象征意义,而还原了人与认知对象的直接关系,作品还通过语言的强调性重复,突出了生命的瞬间状态和真实感受。
韩东口语风格的诗,80年代初(当时他还在山东大学哲学系就读)即已出现在新诗潮中,如《山民》等,可看作是“新生代”
、“平民主义”
诗歌的滥觞之作。
因对这一美学追求的理论提倡,韩东成为“新生代”
诗的弄潮儿。
毕光明:《从朦胧诗到新生代诗——“新时期文学”
回叙之二》,载《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4)。
2.长诗《0档案》,这部当代最奇特的诗作,1994年发表后,所遭受到的非议也是奇特的。
其中最著名的是说《0档案》不是诗。
确实,以传统的、定型的诗歌美学规范,难以解释《0档案》现象,因为它是反潮流的、革命性的。
现在回想起来,当大家都在讨论《0档案》写的是诗还是非诗时,恰好忽略了这部作品最重要的方面,于坚的说话方式不是说什么,而是看他怎么说。
说话方式一直是于坚所重视的。
他反对升华式的、慷慨激昂的、乌托邦的、玄学的方式,而注重日常的、生活化的、细节的、人性的说话方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