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2.关于张洁的作品,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进行分析。
第一种,如有论者所说,在一个由父权统治的文化历史里,女性的处境永远都是进退两难:“当她们过于懦弱而企望垂怜时,她们会作为历史的包袱而遭到忽视和厌弃;当她们真正强大起来自主自立时,又会以‘缺乏女人味’构成竞争的敌对性而遭到男权的嘲笑和唾弃”
,由此,“从最初的爱戴、期盼、幻想、守望,到后来的想象和心理行为上的厌倦、轻蔑、敌视、憎恶,以至最后出现‘杀夫’场景;女性文学作品中男性形象从高大伟岸如父如兄,到颓败猥琐形同流氓,这其中,要数张洁的声音为最响亮”
。
[18]
第二种,有论者评价说“张洁的作品构成一个完整的历史句段。
一个时代的、被无限的‘丰富的痛苦’所萦绕的精神之旅的笔记。
一份不断地寻找神话庇护、又不断地因神话世界坍塌而**的绝望。
她是一个经典的现实主义作家,异常敏感、细腻的情感始终朝向社会与‘现实’,她书写个人的、女性的故事,但那只是为了书写并获得F·杰姆逊所谓的‘社会寓言’;她以不能自已的专注记述着变迁中的社会,是作为一个曾遭重创、已不堪一击、但仍孤傲不屈的‘斗士’,在实践着她的历史、文化使命。”
[19]
请以《爱是不能忘记的》《祖母绿》《方舟》《她吸的是带薄荷味的烟》《红蘑菇》以及《无字》为线索,从以上两种角度分析她的女性意识及其“社会寓言”
的内涵。
3.“性”
和“欲望”
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女性作家关注的话题,从王安忆“三恋”
当中对被遮蔽的“欲望”
发现,到陈染、林白等的“欲望化”
叙事,再到卫慧、棉棉为代表的“美女作家”
的“躯体写作”
,其中的内涵和意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请结合具体文本,谈谈你如何评价这种现象,如何理解“个人化”
写作与“私人化”
写作的区别。
4.陈染的《私人生活》一度被视为惊世骇俗之作而独树一帜,一经面世便引起广泛的关注,无论对社会普通读者还是文学批评圈都产生了影响。
然而,这种聚焦及反响很少来自对文本自身文化内涵的体察、理解。
例如从出版商、媒体在利润驱动下,从中尽捡“私”
与“性”
来大做文章,消费者中怀有此类阅读期待的也大有人在,推波助澜,在极为狭隘的意义上宣扬所谓“私人写作”
,以致构成了文化市场的一道“奇观”
。
那么,你对这种现象怎样理解?你认为女性这种带有“反文化”
色彩的质疑与颠覆的心声,是否已经找到恰切的话语方式和最佳的表达途径了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