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卢敦基.刘索拉《你别无选择》的美学意义.当代作家评论,1986(3).
戴锦华.残雪恶:梦魇营造的小屋.南方文坛,2000(5).
程光炜.20世纪80年代的“现代派文学”
,文艺研究,2006(7).
拓展练习
1.《无主题变奏》是一部内涵丰富的作品,也是引起很多争议的作品,比如,有人认为其中的主人公是80年代文学形象中“荒谬”
的“多余人”
,而有人则认为是“人生价值的探求者”
。
请阅读作品,并查询相关的评论文章,谈谈你对主人公形象的理解。
2.在20世纪的80年代,中国文坛出现了一批被称为“现代派”
的作品,但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批评界大都倾向于认为这些作品并不真正具有类似于西方情境的现代素质,因此“表现技巧”
与“表现内容”
是背离的,并非“真正的现代派”
,而是“为现代派”
。
例如评价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属于那种“不伦不类”
的东西,因为她在写了很多“躁动感、困惑感、失落感、苦闷感”
之后,仍然为森森在国际作曲比赛中获奖而欣喜若狂,掉进那“社会、理性、道德”
的规范束缚里去了,而“生命力的理性化教条化道德化正是当代文学缺乏现代意识、缺乏个性意识的深层原因”
。
[15]据此,黄子平有一篇《关于“为现代派”
及其批评》的文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认为“伪现代派不是一个经过深思熟虑的理论概念,而是处于开放和急剧变动的文学过程中产生的,被许多‘权力意志’认为是顺手的、便利的一个批评术语,其含混之处几乎与它的丰富成正比。
任何命名都是一种施暴,当人们使用这一术语去评价一部作品时,一方面或多或少地歪曲了作品,另一方面则显示了自身所执著的价值标准”
。
参阅评论摘要的相关文章,谈谈你如何理解这些文学作品。
3.残雪一直是当代文学中阐释难度最大的作家之一,其中她创作的着眼点究竟是一种人性批判还是国民性批判就曾经有过许多的争辩。
大多数的评论者都倾向于前者,即认为她所作的是人的批判和人性的批判,其批判的矛头不是指向某个国家或某种文化环境中的人而指向一般的人和普泛的人。
但是,有论者却认为应从国民性的角度对其进行解读,因为残雪笔下出现的是一个由宗法制传统孕育出来的社会,其中的人际关系带有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记,更多的是沿袭一种村社文化的传统,大家习惯性地结合成一个文化共同体,人和人之间以邻里、同事、朋友、熟人等关系彼此扭结在一起,大家彼此关注;也都像村社会文化一样,很随便地就可以进入或干预别人的生活。
人与人之间很少爆发那种重大的矛盾冲突,而大都是一些无事的冲突。
而西方社会的人与人之间是那种**裸的、冰冷的利益关系,人们经常在利益的争夺上爆发剧烈、尖锐的矛盾冲突;其人际关系是在工商社会的传统中形成的,它更倾向于梳理而不是亲和,人的行为方式是我行我素,较少关心和干涉别人的事,因此西方现代派文学更强调孤独感。
[16]请选择残雪的两部作品进行分析,谈谈你的理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