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的事实,但在内心深处,在潜意识中对这种“磨损与丧失”
充满了深深的恐惧与焦虑,在抗拒、批判着这种被同化和自我丧失的处境。
“鸡毛与皮屑”
这一与蚂蚁相关意象在生活中的对应物,就是“单位”
与“家”
中复杂得千头万绪让人撕捋不清的鸡毛蒜皮:豆腐、蜂窝煤与大白菜,同事之间的钩心斗角、谄媚与陷害,夫妻及邻里之间的失和与媾和,拉关系、走后门等等,它是对外在于个人、个人的自由生存构成严重威胁,但又是渗透到个人生存的所有空间,与个人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联系的各种生活因素的综合隐喻。
“鸡毛与皮屑”
这一意象鲜明的身体特征意在突出它与个人生存的亲切感与无所不在的性质,它的柔软与琐细则突出了它以混乱、深陷、消磨为特征的非人文性质,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梦境中所说的躺在上边睡觉“柔软舒服,度年如日”
就不能不被理解为作者的反讽。
孙先科:《“鸡毛与蚂蚁”
的隐喻:个人的磨损与丧失——对〈一地鸡毛〉中“鸡毛与蚂蚁”
意象的精神分析与文化释义》,载《名作欣赏》,2005(5)。
7.“现实主义冲击波”
的出现有着深刻的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
也就是说,它的出现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是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中出现的,与其说它顺应了历史,不如说是历史选择了它。
从外在(社会)原因看,社会的各种改革在经历了它的新锐期后,各种矛盾逐渐突出、激化,进入到了一个十分艰难的境地。
一些重大而又棘手的问题浮出水面:工厂破产、工人下岗;农民与土地的矛盾日益尖锐;大学生就业困难;黑恶势力抬头;社会丑恶现象屡禁不止;尤其是腐败问题积重难返。
这些都需要作家以社会书记官的身份予以忠实地记录和反映,并寻求解决的办法。
从内在(文学)原因看,文学正在日益偏离正常的审美轨道而误入歧途:它或以先锋的姿态玩弄玄奥,或以轻佻的媚相迎合世俗。
这样就必然脱离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成为无根的浮萍或断线的风筝。
所以,在这特定的历史阶段就迫切需要反映社会人生、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学作品的出现,这是历史的必然要求。
于是一大批具有强烈现实性和当下品格的文学作品应运而生。
这些作品真实而深刻地表现了我们国家在社会转型期所经历的阵痛以及所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尤其是基层广大群众的生活境遇和心灵创痛,让人感到了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救赎的责任。
同时也深刻地揭示出了20世纪末的中国物欲膨胀、精神萎缩,物质进化、道德退化这个阻抑社会发展的巨大矛盾及产生的原因和危害。
这对我们深刻认知我们所生存的社会及如何疗救社会的弊病,无疑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杨立元:《“现实主义冲击波”
论》,载《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
8.人文关怀的欠缺典型地表现在所谓“分享艰难”
的主题中(其中又以同名小说《分享艰难》为代表),恰恰是这个听上去似乎明达的理性精神,这个被这些作家用来解决中国改革中遇到的问题的“灵丹妙药”
,最为典型地体现了部分“新现实主义”
小说的价值混乱与认识混乱。
在分享艰难者的行列中,大致有三类人。
一类是基层领导干部(农村中的乡镇领导以及城市中的国有大中型企业领导)。
如《分享艰难》中有河西镇党支书孔太平,《大厂》《大厂续篇》以及《年底》中的国有企业的厂长书记们。
作为对自己属下的百姓最直接负责的父母官,“分享艰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