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张积玉,张智辉.梁实秋的幽默散文与西方的超现实幽默.文史哲.1997(6).
高旭东.论鲁迅与梁实秋的论战及其是非功过.鲁迅研究月刊,2004(12).
范培松.论40年代梁实秋、钱锺书和王了一的学者散文.文学评论,2008(1).
吴立昌.重读梁实秋的“与抗战无关”
论.上海大学学报,2001(5).
拓展练习
1.司马长风在谈及现代散文时曾言:“梁氏小品的魅力之一是幽默。
新故的林语堂人称为幽默大师,我看梁氏才配得上这个称呼。
林氏本是说话不会拐弯,心直口快的汉子,幽默是制造出来,不合他的性情;而梁实秋的幽默则是自然的流露,所以不但隽永耐玩索味,并且有行云流水之美。”
[8]你是否认可这种说法?在此基础上对梁实秋与林语堂的“幽默”
风格进行比较。
2.抗战后期,以梁实秋的《雅舍小品》、钱锺书的《写在人生边上》、王力(王了一)的《龙虫并雕斋琐语》为代表的“学者散文”
为文坛注入了一股睿智清新之气。
这些作品旁征博引、舒卷自如,与泛滥于文坛的“抗战八股”
形成鲜明对比。
请参阅相关文献,评析梁实秋散文中“学者”
气息,以及其在40年代学者散文中的独特性。
3.1938年年底,梁实秋因《编者的话》遭到左翼人士的口诛笔伐,被指反对抗战文学。
其实,梁实秋的原文是“现在抗战高于一切,所以有人一下笔就忘不了抗战。
我的意见稍微不同,与抗战有关的材料,我们最为欢迎,但是与抗战无关的材料,只要真实流畅,也是好的,不必勉强把抗战截搭上去”
。
可以看出,梁实秋反对的并不是“抗战文学”
,而是此前已被茅盾、老舍等左翼成员或左翼同人指出并批评的“抗战八股”
。
然而这场在艺术观念上并不存在根本分歧的文学探讨最终演变为旷日持久、掺杂着浓烈政治气息的“与抗战无关”
论争。
查阅文献索引中的相关资料,并与30年代“小品文”
论争相联系,探析这一论争发生的根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