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这使得《围城》文本成为妇女解放时代中仍然饱含男性偏见的文本。
而这种男性偏见由于与作品的现代主义思想交织在一起,尤其富有遮蔽性。
李玲:《〈围城〉的男性偏见》,载《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5)。
泛读作品
钱锺书:《人·兽·鬼》
评论文献索引
解志熙.病态文明的病态产儿——论“围城人”
方鸿渐.钱锺书研究.第1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
田建民.钱锺书比喻的特点.钱锺书研究.第3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
胡河清.钱锺书论.当代作家评论,1994(4).
王卫平.《围城》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精神联结.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6(2).
胡尹强.方鸿渐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6(4).
倪文尖.女人“围”
的城与围女人的“城”
——《围城》拆解一种.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第二卷).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7.
拓展练习
1.钱锺书努力将“围城”
的隐喻对象从现实社会层面提升到哲学层面,由对“个”
的关注扩展至对“类”
的思考。
在《围城》序言里,他就谈到:“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部分人类。
写这类人,我没忘记他们是人类,只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
结合评论摘要3、4、5,思考他的这一意图有没有实现,是如何实现的?
2.《围城》被学界普遍赞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新的《儒林外史》”
,但也有一部分研究者认为,《围城》“在一定程度上游离了那个时代的主潮”
,“有意无意地避开了那个时代对文学的迫切要求”
,因而在表现时代本质特征上要逊于《儒林外史》。
[2]对此说法,你持什么看法?试从主题意蕴上、艺术手法方面对这两部作品做一比较。
3.鲁迅与钱锺书都深受西方非理性主义的浸染,都清醒认识到了宇宙本体的虚幻性、人生命运如烟花谢幕般的悲剧性,生命个体对既定角色无可奈何的荒诞性。
不同的是,鲁迅对于剧中人、“铁屋中的人”
并非冷眼旁观、高高在上,而是以炽热而博大的人间情怀去批判他们、去拥抱他们、去拯救他们,是智者与仁者的结合;钱锺书则以“上帝”
的姿态,以洞若观火的睿智毫不留情地对芸芸众生丑陋凡俗的一面加以嘲讽,却缺少相应的拯救努力,智者的一面远甚于仁者。
这种超远的、“傍观见审”
的人生姿态,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围城》偏离于时代主潮,并在艺术上情理相厄的重要原因。
沿此思路,结合评论摘要4、5、6,评析鲁迅与钱锺书的异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