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人民大众“身受那些荒**无耻,自私卑劣的**”
。
因此,揭露和消灭这些黑暗势力对于激发人民的抗战热情和争取战争的胜利是至关重要的。
这场关于“暴露与讽刺”
问题的讨论,纠正了抗战初期小说创作中人物形象塑造的脸谱化和肤浅化偏向,对人物的典型化塑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深化了现实主义小说理论。
许多作家勇敢地拿起笔,揭露并抨击抗战黑幕及国统区的种种腐败现象,塑造了很多成功的反面人物典型。
谢昭新:《中国现代小说理论史》,414~417页,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
5.无可怀疑,地主与贫苦农民的矛盾是土改时期乡村的主要矛盾。
但主要不等于唯一,否则就不成其为生活。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作者,力图使小说中的生活内容,像实际生活那样丰富和开阔。
她用以观察社会历史过程的眼光,决不狭窄。
小说既以农民与地主钱文贵的矛盾为贯穿全书的主线,同时围绕这一主要矛盾,安置了多种性质的矛盾冲突,在有限的篇幅中,尽可能地表现了生活固有的复杂性,容纳了错综交织的矛盾斗争。
这里所说的“复杂”
、“错综交织”
的具体含义,从作品的实际看,大致包括这样两个方面,即同一阶级、同一营垒的人们之间,存在着种种差异;不同阶级、营垒之间,表现为相互的渗透。
丁玲笔下的暖水屯的阶级关系,不是根据某种“标准式样”
设置的。
像存在着千差万别的生活本身那样,这里的地主之间,有着剥削方式、实际政治表现的差别和相互间的明争暗斗,地主与富裕中农间有着利害的冲突和政治态度的歧异,贫雇农有觉悟程度、觉悟迟早的不同,工作组与村干部之间、村干部相互间有着矛盾纠葛,甚至彼此间的对立……实际过程永远比它的理论形式丰富和多样。
理论工作通过对对象的科学地抽象,达到对本质和规律的揭示,文学,要达到本质,却不能抛开丰富的感性形式,不能借口“选择”
“提炼”
,而对生活本身的生动性和丰富性掉头不顾。
在小说中,不但属于各个阶级的人们之间存在着种种差异,而且阶级、营垒之间也非绝无关联。
暖水屯的村干部中有治安员张正典这样的败类,被地主钱文贵收买利用,地主钱文安家也有黑妮这样心地纯洁、光明的少女。
正所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这种表现,符合生活本身的辩证法,符合生活的逻辑。
正是在这种真实反映出阶级关系的基础上,作者写出了农民推倒压在他们头上的地主势力的曲折过程,写出了人们确定主要斗争对象的回环往复的认识过程,写出了他们为从实际出发执行政策而与教条主义、主观主义斗争的过程。
这种对阶级关系的反映和对运动过程的描写,使小说较之那种图解政策的作品,当然具有更充分的现实性和典型意义。
赵园:《也谈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见《丁玲作品评论集》,244页,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
泛读作品
周立波:《暴风骤雨》
徐訏:《风萧萧》
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
评论文献索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